近日,美國化學會專業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志》)在線發表了上海海洋大學與復旦大學合作的研究論文《介孔結構三氧化鎢用于高靈敏度、高選擇性食源性致病菌的檢測》。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朱永恒副教授和趙勇教授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復旦大學化學系鄧勇輝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團隊設計合成出一系列具有規整納米孔道和高比表面積的三氧化鎢半導體材料,并將其制作成氣敏納米器件,首次將該類半導體器件用于快速選擇性地檢測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安全是遍及全球的公共衛生問題,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因此,發展高效、實時、快速的食源性致病菌檢測手段,對于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由于不同食源性致病菌會生成一系列具有“指紋特性”的揮發性代謝產物(Microbi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nents,MVOCs),如何利用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點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傳感器,快速選擇性檢測特定的MVOCs,是當前面臨的一個巨大技術挑戰。
鑒于此,該研究團隊采用一種創新的合成方法,獲得具有高結晶度、有序的介孔三氧化鎢材料,而這種具有特殊結構的介孔三氧化鎢敏感材料對食源性致病菌產生的特有MVOCs具有快速的響應和很好的選擇性。這一研究還對于理解氣體敏感機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優化氣體傳感器的靈敏度和選擇性提供了新思路。該研究成果被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作為研究亮點報道,同時被知名學術網站“納米人”“Materials Views China(材料瞭望中國版)”所報道。
另悉,由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及復旦大學合作的這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高原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聚合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2011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的資助。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