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對生鮮品的需求不斷增加,很多企業紛紛加入生鮮電商,進而推動了生鮮電商的發展,生鮮電商發展離不開冷鏈技術和設備。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生鮮電商有望迎來爆發期,預計在2018年能達到盈虧平衡。
近兩年,生鮮電商發展迅猛。順豐優選、每日優鮮等專業平臺接踵而至;天貓、京東等巨頭也財力全開進軍生鮮電商。目前中國生鮮電商規模是怎樣的呢?《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白皮書中》顯示,目前全國共有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4%持平、88%略虧、7%有巨額虧損。從一筆賬單中看到,生鮮品類新客獲取成本單價平均約200元,冷鏈物流成本單價平均30元以上,損耗約在10%-25%。
據速途調查數據顯示,43.45%的消費者擔心網購的生鮮品質量不好、不新鮮;27.33%的消費者擔心送貨速度慢。冷鏈物流決定速度,生鮮平臺要提高冷鏈運輸的專業性,減少運輸過程中的運輸里程和周轉環節,保證在途質量、準確性和及時性。由此來看,生鮮電商的核心是生鮮,電商是模式和工具,核心突破了,生鮮電商才有未來。
在生鮮消費領域,擁有好商品是當務之急。而冷鏈物流在提供好商品上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鮮冷鏈的技術和設備已經非常成熟,但是,由于很多國內的從業者把生鮮冷鏈僅僅看成“物流+溫控”,造成現在的生鮮冷鏈無法滿足商家,更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生鮮冷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涉及到采前跟蹤、采后管理、加工分撥、專業化存儲、復蘇、催熟等一系列新的環節。
環節復雜只是其一,最大的挑戰是每一個品類在這些環節上都可能不一樣,每個品類都是一個生態圈,并且相互之間差異巨大,這給習慣于按照標準化箱子和溫層來操作的冷鏈物流企業帶來很大的挑戰。
生鮮冷鏈中除了前面說的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環節是“冷銷”。目前,大部分生鮮電商就是簡單的把冷銷按照“配送+溫控”來運作,造成履單成本居高不下,客戶體驗低位徘徊,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很難突破。在冷銷環節,品類之間的差異度更大,對于操作的要求更高,但是國外積累了幾十年的經驗和技術,是可以借鑒的。
結合國外的經驗和技術,深入理解國內的消費習慣,用好互聯網,超前半步來實踐冷銷,提供好的生鮮商品,這樣的新零售才會有生命力。
業內人士表示,生鮮產品屬于高頻剛需的消費品,用戶對其價格較為敏感,提高產銷效率的同時,降低中間成本,是非常關鍵的問題。各企業應避免各自為戰,可合作建設公共物流體系,破解物流難題。
生鮮電商的發展,實際上是農產品規范化、系統化、互聯網化的一個長期過程。受政策大環境、用戶滲透率上升、模式確定、標準化程度提高、倉儲冷鏈物流技術的發展等因素影響,2018年是生鮮電商整個產業鏈開始成熟的起點。本來生活創始人表示,生鮮電商將在2018年迎來爆發期,預計在2018年能達到盈虧平衡。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