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吃過快餐,主要是因為它很快速,對于趕時間的上班族來說確實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不論是中式盒飯、米飯套餐,還是西式漢堡、炸雞腿等等,相信許多人都吃過。快餐,已經不是一個新話題,但卻是一個人人都熟悉的“身邊”的話題。
在大多數上班族之中,大多數人常吃快餐,且經常吃中式快餐的人數基本上是吃洋快餐人數的一倍。
中式快餐經營還缺少什么?
。在受訪者中間,29.3%的人在過去一個月中沒吃過快餐。8.3%的人記不清吃過幾次快餐,在吃過快餐的62.4%的人中平均每人一個月內吃過9.06次快餐,最多的90次,最少的1次。
近年來,中式快餐與洋式快餐大戰始終不斷,調查結果顯示,21%的市民最常吃的是米飯套餐這種中國式的快餐,但值得注意的是漢堡包這種典型的西式快餐直逼其后,所擁有的客戶群體比例僅比米飯套餐低不到百分之一。餃子、餛飩、面條等面食也是頗受歡迎的。
除此之外,調查還發現比較常吃快餐的時間在晚餐的人比早餐的人多,但中午吃快餐依然是最多的。
調查結果還顯示:33.69%的人最常吃的快餐是西式的,而61.73%的人最鐘情的仍是中式快餐。
中式快餐,應取長補短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看到中式快餐與西式快餐“較量”的另一面:我國傳統餐飲工藝標準化程度低,制約了中式快餐的發展。大成永和食品(北京)有限公司營運及行銷資深經理楊炳坤坦言,國外的食品比較單純,漢堡包、三明治就是主食,種類比較少;而中國飲食品種太多,工藝復雜,這既是優勢,也是制約中式快餐發展的障礙。麥當勞、肯德基的食品,烤一烤,炸一炸,就這么簡單。而中式快餐,煎、炒、炸……有不同的工藝。同一種食品,竟也千差萬別,比如同為面條,就有酸菜面、甜醬面……北方人愛吃粗的,南方人愛吃細的,各不相同。快餐是快速組合食品。如何實現傳統餐飲食品的標準化,需要探索。
作為一種以工業化生產為基本特征的產業,快餐業對加工基地、機器設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一次性投入要求很高。而現在的中式快餐企業的資金大都來自民間,比較分散,顯得實力不夠雄厚。因此,資金問題是制約中式快餐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今,自我積累、滾動發展仍是中式快餐企業的普遍情況。相關政策與行業支持不配套、服務性機構發展緩慢,也是制約快餐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專業化組織與相關的社會性服務機構發展緩慢,尚無全國性的快餐專業組織,未能對行業與企業的發展起到支持作用。
談到中式快餐在發展過程中最欠缺的是什么,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市場總經理劉建明一針見血地指出,是經驗。
的確,現代西式快餐的發展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學管理辦法。而我國發展中式快餐的歷史才10多年,管理現代快餐企業的經驗十分匱乏,對連鎖理論及初中熟悉的人才,實在是少之又少。10年來,中式快餐企業照貓畫虎,不斷摸索,其實質是一個不斷向洋快餐學習的過程。這當中避免不了這樣或那樣的偏差。其中,第一個偏差是定位失誤。
洋快餐有他們的消費定位,他們在我國的目標顧客群是青少年,是家庭組合。而一般成年人更喜歡中式食品。只有在有了明確的目標顧客后,才能進行食品設計,提供相應的食品,定出適宜的價格。應該說,中式快餐在滿足消費者口味上沒問題,但定價高就難免“和寡”。一些中式快餐店“仿照”西式快餐店定價,結果是:許多消費者進去消費后常常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這里的豆漿與早點攤區別不大,怎么會3元一碗?蔥油餅的味道并不比家里做的香多少,卻要價6元一塊。中式快餐店里的食品都是中國老百姓們日常吃的東西,價格卻比平常消費的貴出好多。這也許是許多人花同樣多的錢卻愿意選擇麥當勞等西式快餐的原因,因為至少花錢多了一份新鮮感。
中式快餐的另一個偏差是在連鎖經營上急于求成。殊不知,由于缺乏科學管理的能力,開店越多,問題也隨之增多。此外,一個成熟的快餐企業,除了提供美味的食物外,還應向客人提供舒適的就餐環境和服務。目前的中式快餐餐廳,大多單純作為銷售食品用餐的場所,服務上有很大欠缺。
中式快餐能否“火”起來
毋庸置疑,發展中式快餐的條件正在成熟,正在改善。目前,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隨著市場經濟和消費市場的活躍,“外食人口”在增加,為快餐業的發展提供了需求。經過10年探索,已基本形成了中式快餐的發展思路,奠定了今后發展的良好基礎。
據國家內貿局服務消費司統計,在1996年,全國專業快餐公司只有800個左右,快餐網點40萬家,快餐業年工農業額約400億元。到1999年,全國快餐企業與經營網點達到80多萬家,快餐業營業額實現750億元,營業額比上年增幅20%以上,高于餐飲行業7個百分點。快餐已成為支撐餐飲行業發展的快速增長點。
總之,快餐市場最終走向如何,要看中式快餐能否依據消費者的標準,有所區分地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快餐市場的變化,也折射出中國人近年來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的變化過程。我們相信在西式快餐更廣泛地進入百姓人家的同時,中式快餐也會以更好的消費環境、衛生狀況、服務水平以及更適宜的價格來適應市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