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的生產能力向來是眾所周知的,但往往其中更多充斥著山寨品牌,“中國制造”為模仿和抄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值得每一個有著宏大發展遠景、愿意做大做強的中國品牌深思。廚房設備行業的抄襲風也同樣是屢禁不止,是一個普遍存在而又難以根除的問題。
對抄襲廚房設備企業打法律“擦邊球”的行為,業內企業很無奈。一般廚房設備的“抄襲”多集中在外觀設計,而外觀設計申請專利需要的周期較長,一整套流程下來,約耗時1年。而包括廚房設備企業在內的家具的更新換代頻率卻很快,或許專利權申請下來時產品早已更新換代。
據了解,專利是否侵權很難鑒定,只有產品外觀具有80%以上的相似率,才能被確認為抄襲或仿造了該產品的外觀,這就意味著,造假者只要略微修改產品的工藝、造型,就能很容易地避開侵權懲罰。企業維權付出的成本遠比獲得的賠償多。
對整個廚房設備行業而言,抄襲如同毒瘤,侵害機體的正常功能,打擊廚房設備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將會使得廚房設備行業歷史不長卻暮氣沉沉,急功近利而無任何創新的精神和動力。需知抄襲成風的行業將無轉型升級的可能,未來的發展遠景更加是虛無縹緲。
杜絕廚房設備行業抄襲風,歸根結底還是要注重培養更加公平正義的商業環境,加強市場的監管力度,重塑商家的契約精神,降低維權成本。另一反面,增強品牌廚房設備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強對市場的引導也是杜絕抄襲的最好“正能量”。
山寨或許能換得市場一時的關注,但如要獲得長遠發展,還是要創建自己的品牌并不斷創新,這也是尚走在“山寨抄襲”路上的企業必須應該學習借鑒的。一家無意于創新發展的公司,即便規避了所有的法律風險,也只能屈從于他人制造的市場潮流,亦步亦趨模仿市場領導者。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