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朋友去海底撈吃飯,體驗了一把“免單”的快感。
Pad上能掃碼付款,還跳出了一個優惠選項:“您的積分可以抵扣消費518元”,他當機立斷,積分抵扣——這頓飯不用掏錢。
看起來,海底撈的服務又往前邁出了一步。據內參君了解,這些細節上的升級,是海底撈“互聯網化3.0計劃”的開始。
海底撈的“變態”服務又升級了
就在馬云“智能餐廳”亮相的當天,海底撈和用友共同投資的餐飲云公司“紅火臺”浮出水面,對外發布了最新的SaaS產品。海底撈以此為契機,計劃完成自身IT系統的整合和重建,而智慧餐廳,是海底撈對其IT系統云計算化升級后的最新頂層設計。
點餐收銀系統,是海底撈IT系統重建工作中的第一個著力點。“新的系統在7月1號正式上線,十月底前完成全門店覆蓋。”海底撈信息部負責人邵志東表示。
通過海底撈的點餐收銀系統的技術改造環節,筆者看到一些亮點——
這也意味著,此次改造將給海底撈的服務帶來幾個新提升:
1.優化“千人千味”: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幫助店員進行個性化營銷
比如優化“千人千味”,在口味選擇上多出了部分選項,同時對每種火鍋選材作出了一段精致說明,以前你可能只知道牛油麻辣火鍋,現在你可以知道里面的“湯湯水水”。同時也修復了他們系統以往無法區分整份、半份價格的bug。
2.“吃完就走”+自動開票:提升支付和開發票效率
這和馬云的智慧餐廳有異曲同工之處。通過支付寶自動支付,吃完就走,這種智慧餐廳的操作模式在連鎖中餐企業中的應用是比較先進的。發票快開環節,也大大提升了開發票的效率和便利性。
3.強化會員制:增設優惠選項,主動送上積分抵扣和優惠券信息
在此之前,海底撈會員積分更多的是一種“隱性福利”,顧客不會主動關心,遇到不太主動的服務員,這一方面的福利就被忽略了。此次的升級強調會員制,為用戶粘性加分。
事實上,運用科技提供服務,海底撈一直走得比較靠前,比如——
在業內很早啟用電話識別技術,只要打過電話,下次再打就能準確報出你的姓名、訂位信息和需求;曾打造視頻會議的高端定制服務,遠在千里之外的親朋好友可以虛擬“圍坐”在一張桌子前吃火鍋;也曾上線百度直達號平臺,用戶不僅可以訂餐、叫外賣,還能玩游戲和參與線下活動……
盡管海底撈有些嘗試讓部分消費者感到“過分熱情”,或者“隱私被侵犯”,但用科技滿足個性化需求,已經是餐飲服務升級的大趨勢。
系統運維一年花掉3000萬海底撈升級的直接動因是成本
事實上,這次海底撈的系統升級,正是因為之前的系統出現了問題。
“我們系統故障特別的多,后臺服務器比較復雜,運維人員將近70多個人,僅一年的運維成本就非常的高。”這個運維成本,據內部人員估測,一年能達到3000萬。
多年來,海底撈IT系統的建設,找了很多供應商,搭建了9大系統。體系盤根錯亂,不能同屬一支,海底撈信息部負責人邵志東頭疼的是,當出現問題的時候,無法定位到底是哪一個系統出了問題。
這一現象,在餐飲行業,尤其是連鎖餐企,“癥結”尤為明顯:最初布局的IT系統太分散,數據基本割裂,在應用層,建設周期長且各自為政,系統間無法聯動,缺乏全局的視角。
“因此,從底層重構餐飲企業的信息化,才能解決企業根疾。”項目技術人員揭秘,“以海底撈為例,第一步是把傳統軟件上云,包括底層服務器,甚至終端,實現多機操作簡化為單機操作,需要架設多臺服務器優化為架設一臺服務器,硬件存儲升級為海量數據庫云端存儲……在此基礎上,實現各類數據的流線生成,解鎖數據的分析能力。”
據了解,海底撈接下來的計劃是搭建起會員營銷體系和智能門店運營體系。
智能門店運營體系可以幫助海底撈的國內和海外拓店計劃。他們的門店系統更新也會變得更快:通過云端,用任務下發的方式,快速實現版本升級,以及灰度更新。
“以前我們用兩周的時間完成全球門店更新,現在只需要十幾分鐘。”邵志東說。
記者得知,海底撈的系統升級后續計劃將在未來幾年陸續“上線”,聚焦點將是供應鏈金融體系和數據運營。來看看他們未來兩年的計劃:
▲海底撈互聯網化3.0計劃
如圖可見,海底撈優化SaaS平臺只是其互聯網化“三步走”中第一步的開端。
技術升級的背后:如何有效提升B端效率?
巨頭的動向傳遞了什么?外行看熱鬧,內行看趨勢和方法。
海底撈技術上新后,除了在顧客端的有效升級外,通過對服務員、大堂經理、店長端的后臺升級,效率提升、成本管控、業務流程也更清晰。對于餐企運營來說,后者無疑是更重要的。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互聯網+餐飲=餐飲新力量”的市場爆發后,目前餐飲行業開始重新思考企業間、企業與用戶間的關系,也引發了餐飲信息化市場的新契機。
例如,客如云、二維火等SaaS服務商正在幫助諸多餐飲企業將上述關系重構,并用IT技術完成變現。對于餐企來說,也越來越重視這一塊的信息化建設。
客如云彭雷就大膽地預測,"今年將會是餐飲行業SaaS智能系統爆發性增長的拐點。在未來2~3年,商家會批量地對其傳統硬件進行升級,餐飲行業SaaS智能系統的市場滲透率也因此將推至高處。"
一個嚴峻的現實是,中國餐飲市場規模雖然已經達到3.2萬億元、門店數也達到了日本的2倍,但是中國的餐飲連鎖企業不管在0.7%的門店集中度,還是6.2%的營業額集中度上,都處于非常低的水平。
技術標準化方面的粗放,正是制約中國餐飲行業向前邁進的重要掣肘。
“海底撈+用友”和寶信、中航信、樹根互聯等企業的模式類似,通過企業內部的IT經驗和技術儲備,結合外部資源形成商業化的行業解決方案,或將給餐飲信息化領域帶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不過眼下,餐飲業信息化的部署成本不菲,動輒百萬千萬,只有具備定制化需求的大型企業才會作出巨額投入。餐飲服務商的客戶也都聚焦于大型餐飲連鎖企業,如何降低成本,為中小餐企提供技術方案,也是這個領域需要探索的重點。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