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入增長、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消費者對于安全、健康、高質量的生活有了進一步的追求,對生鮮食品和醫療產品的需求顯著增長,而生鮮電商、食品藥品安全等關鍵詞也頻繁登上熱點話題。伴隨著這些需求,冷鏈物流事業進入了發展黃金期。據悉,過去的五年內,我國冷鏈市場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迅速壯大,到2020年,冷鏈行業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的水平,其中運輸、冷庫及其它服務分別占40%,30%與30%左右。
2020年冷鏈行業規模達4000億元 轉動“大盤”需各方協調
事實上,在所有人說到冷鏈物流行業時,首先意識到的,它機遇無限但是它也是風險無限。生鮮電商被喻為電商行業的最后一片藍海,但是在2016年頻頻遭遇寒流,問題的癥結便在于冷鏈物流。關于冷鏈物流設備的籌建,不論是企業自建,還是利用他建,都面臨著資金難題。這項事業本身是一個“大盤”,要讓它轉起來,需要技術、需要資金、需要人才、需要各個方面綜合統籌。
從資金問題來看,冷庫、冷藏車、集裝箱等基本設施的建設需求量十分大,前期的資金投入不小。而當前的生鮮企業、食品企業又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且不說投出的回報期長度為多少,當真正將資金投入之后,能不能長期運行、實際效益如何,誰都不能做出保證,這絕對不是一般中小企業能夠承受得來的。
把資金問題考慮在外,技術方面,也存在一些明顯的痛點,但是,筆者認為,技術與資金作為建設的硬實力需要不斷增強,而管理作為企業發展的“軟性”方面,也亟待引起重視。這在當前冷鏈物流事業的發展中十分凸顯,例如冷庫失火、冷藏車溫控系統失效、存儲貨物失竊等問題時常發生。另外,還涉及管理人員素質跟不上企業或行業發展節奏,沒有售中服務、解答解惑的意識。
現在冷鏈物流行業乃至整個物流行業的標準制定仍處在起步階段。但問題是,物流企業尤其是冷鏈物流企業,對標準的監管往往還停留在技術層面和粗線條的監管層面上。而且,很多企業管理只是對人進行管理,認為人盡其才就是管理到位了。由此派生出的問題是,忽視對管理細節的嚴格要求和依據標準進行日常的動態的管理。而在實際生活中,真正的管理應該關注到更多的枝節末梢,不僅要將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更應該把原則和標準放在每一位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之中。
上述是從宏觀方面分析整個冷鏈物流管理體系內存在的一些主干問題,進一步細化分撥盤查,對相關設備的管理依然存在問題。一方面,安全意識不強,涉氨制冷企業對于在用設備的管理、維護,在職人員的責任分擔,都沒有科學系統地落實到實處。另一方面,對冷庫、冷藏車等設備設施的利用未能進行規劃,會出現空置運行、運行后不清洗不檢修等狀況,另有不同冷藏要求的產品混合存儲。這些問題的存在,是的制冷設備行業承擔著更大的發展風險,也臨著規范化升級的壓力。
冷鏈物流事業發展至今,食機行業在技術升級、產品滲透率提升上都曾發揮過重大作用,即使是在今天,技術性問題依然是問題,依然依賴行業去解決。此文,筆者強調冷鏈物流行業的管理軟實力,依然是從冷鏈事業的發展出發,渴望看到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渴望這一新生產業朝著更優、更強的方向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