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了加快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大力開拓農產品市場,推進我市現代農業從生產型向市場經營型轉變,提升全市現代農業市場化、產業化水平和產業經營層次,有效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現就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農產品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為核心,以企業為主體,強化政府引導扶持,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好和輻射帶動力強的農產品知名品牌,著力構建起品牌宣傳、品牌保護、產品營銷平臺建設為一體的農產品營銷體系,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效益,推進我市從特色農產品大市向強市轉變。
(二)目標任務。力爭用5年時間,初步建立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保護體系和農產品營銷網絡體系,加快形成“創建一批、提升一批、儲備一批”的農產品品牌和市場營銷滾動發展的良好局面;基本建成瓜果、蔬菜、糧油、畜禽、小雜糧及中藥材等六大類特色農產品系列產品品牌建設和營銷網絡兩大體系,探索出一條品牌強農、營銷富農的發展之路。5年內實現以下具體目標:
1、商標:培育出省級以上著名和馳名商標5個以上。
2、名牌產品:培育出省級以上名牌產品5個以上。
3、金獎產品:培育出10個以上中國國際農產品金獎,15個以上甘肅農產品金獎。
4、認證:培育出250個國際食品安全、環境體系、ISO9001質量認證的龍頭組織,每年50個;培育出25個無公害產品及有機、綠色食品,平均每年5個。
5、出口創匯:培育出5個以上出口創匯過200萬美元的外向型企業。
6、銷售平臺:在北京、上海、廣州建設三個白銀特色農產品展銷館,并培訓出500人的農產品銷售經紀人。
7、建成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50萬畝。
8、特色農產品銷售收入達50億元,其中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銷售達到30億元。
二、加大農產品品牌培育力度
制定農產品品牌發展規劃。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品牌就是競爭力”的理念,緊緊圍繞本地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發展需要,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強化培育、扶優扶強”的思路,統籌制定本地區農產品品牌培育發展規劃,引導支持企業培育、創建和整合品牌,堅決防止品牌雜亂和無序競爭。以確保產品質量為關鍵,挑選有實力的企業進一步重點培育扶持,分年度、按計劃、有步驟地培育發展農產品品牌。建立層級遞進的品牌培育機制,把握層次,梯次推進,加快形成“培育一批、提升一批、推薦一批、儲備一批”
的品牌發展良好局面。農產品品牌建設重點,要結合我市農業發展現狀,按照先培育、后認定的原則,以瓜果、蔬菜、糧油、畜禽、小雜糧、中藥材等六大類特色農產品系列產品為主,以創建名、精、特、優、新農產品品牌為戰略方向,培育以省級以上名牌產品、著名、馳名商標和農產品金獎為切入點,著力打造一批事關全市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關鍵品牌。
三、加強農產品營銷工作
農產品銷售變現是農業增收,農民致富的關鍵,各級政府要圍繞特色產業,特色品牌,著力打造農產品營銷網絡,建設一支能闖市場,能銷產品的銷售隊伍,建網點、打品牌、占市場,千方百計擴大農產品銷售。一要培育營銷主體,形成品牌農產品群體,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是農產品營銷主體和核心,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培育扶持有較強加工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的農產品品牌營銷主體,圍繞優勢主導產業,通過基地、訂單、股份合作等途徑,鼓勵企業、合作社與農戶之間建立更加穩定的產銷合同和服務契約關系,以品牌為載體,將分散的千家萬戶聯合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實現小生產和大市場有效對接。二要加快農產品市場平臺建設。本著先省內后省外再到國際市場的原則,政府要引導各營銷主體加大營銷平臺的建設,充分發揮經紀能人的作用,通過高效靈活的激勵促銷機制,加大農產品銷售,擴大市場份額。加快農產品市場平臺建設。根據國內區域性消費特點和市場需求差異,以展會為突破口,以農業部、省農牧廳在全國創建特色農產品展銷館(區)為依托,優先打造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平臺,建設白銀市及縣區特色農產品展銷館(區),借助其中心城市的影響力,輻射華北、東北、華東、華南以及港澳臺地區。引導企業、經銷商借助三大平臺建設,逐步在華北、華東和華南等地區的大、中城市建立集散分銷渠道,逐步在市外形成配送靈活、四季銷售、保鮮供應、長期穩定的外銷網絡,與此同時,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充分利用甘肅省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的扶持政策和商務部、農業部支持農業走出路的優惠政策,以林果、蔬菜、糧油、馬鈴薯、小雜糧、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出口為突破口,主攻東南亞、歐洲市場及亞洲市場,積極開拓國際高端市場,加快外向型農業發展。三要培養建設農產品銷售隊伍。各級政府要制定措施,在摸清農產品銷售經紀能人的基礎上,加強培訓力度,提高營銷人員的整體素質,力爭在5年時間,使六大特色優勢產業至少多培訓出500名年人均銷售農產品100萬元以上的銷售經紀能人,抱團銷售,擴大全市特色農產品市場占有份額。
四、提高農產品的生產管理水平
要樹立“質量為本、以質取勝”理念,把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與農產品品牌培育緊密結合起來,建立和完善農業標準化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品牌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推行品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做到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都有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實行全過程標準化管理。以優勢主導產業為重點,加強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場)、示范縣建設,推進品牌農產品生產基地標準化建設。同時,積極發展綠色和有機農產品。集中建設一批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推進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一體化,加快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伐。把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與農產品品牌建設,精品促銷相結合,依靠品質打造品牌,擠闖市場。
五、為農產品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提供優質高效的配套服務
(一)全面深入進行宣傳推介。各地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和網絡等媒體及各種展會,采取專欄節目、新聞發布(電視直播)、專題報道、網上農展、展會促銷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推介品牌農產品和品牌企業,在全社會營造“宣傳品牌、支持品牌、發展品牌、保護品牌、依靠品牌、促產增優、內銷外出、占領市場”的良好氛圍。以市內外市場為重點,組織參加各類展銷會和網絡營銷,全方位、多層次、持續性地集中宣傳品牌農產品,提高國內外消費者對白銀品牌農產品的認知度,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大本轄區品牌金獎產品的宣傳力度,以沿路沿街道醒目位置廣告牌宣傳為切入點,制定優惠措施,支持農產品經銷主體,鼓勵和幫助企業開展品牌宣傳,加強橫向、縱向宣傳,拓寬宣傳領域,豐富宣傳內容,正確引導消費,提高品牌農產品的競爭力。
(二)加大品牌保護力度。制定《白銀特色農副產品指導目錄》,用以加強品牌農產品認定、市場交易認同和規范平臺建設。增強企業的品牌保護意識,推行主渠道營銷配送,改進防偽技術,建立市場監控體系等,防止出現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現象。在條件具備的地方,推進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經銷店和專業市場建設,防止魚目混珠,堅持用法律手段依法保護品牌。各級工商、質監等部門要不斷完善打假護牌協調機制,加強監管,規范秩序,維護品牌企業的合法權益。
(三)完善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服務體系。建立品牌建設公共服務平臺,鼓勵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為品牌創建企業提供信息咨詢、認證咨詢、品牌推介、人才培訓、商標代理以及社會中介評價等服務。建設農產品市場信息服務網絡,全方位開展農產品產銷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預測、研究發布等工作,提高對市場供求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科學引導企業、基地、農民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營銷。支持品牌企業組建產銷聯盟,協作拓展國內外市場,發展訂單農業,形成互利共贏格局。規范營銷程序和物流程序,建立運作有序、功能完善的品牌農產品售后服務體系,確保能夠四季足量、保質保鮮供應白銀特色農產品。
六、加大對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扶持力度
(一)建立組織機構。市上成立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名單附后),負責全市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的領導、協調、督查和考評工作,積極構建“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社會促動”的農產品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的長效機制。各縣(區)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圍繞發展抓品牌,抓好品牌促銷售,立足品牌促發展。
(二)實行以獎代補政策。從2013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我市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具體以獎代補的項目是:
1、農產品金獎獎勵:獲全國農產品金獎的產品,每個金獎各獎勵10萬元,獲省級農產品金獎的產品,每個金獎各獎勵5萬元,市級金獎產品每個金獎獎勵3萬元。
2、品牌培育:對獲得國際食品安全、環境體系認證的組織,每證各獎勵5萬元,每年不超過15個,對獲得ISO9001國際質量認證的組織,每證各獎勵2萬元,每年不超過30個,對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及綠色食品認證的組織,每證各獎勵1萬元,每年不超過5個。
3、農產品銷售平臺建設及銷售:
(1)對農產品出口創匯年超過100萬元的農業龍頭企業,獎勵20萬元,出口創匯超過300萬元的農業企業,獎勵40萬元。
(2)農產品對外展銷:市政府每年組織一批龍頭企業參加農業部組織的國外農產品博覽會,展銷全市特色品牌農產品,每次每團補助20萬元,主要用于企業宣傳資料印刷,展位費及部分必須的費用補助;市政府每年組織一批企業參加農業部和省上舉辦的全國農產品交易會,每次補助10萬元,主要用于展位費、產品宣傳費及工作經費。
(3)農產品展銷館區建設。全市計劃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開設白銀特色農產品展銷館,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市政府分五年給三個館區每館每年補助15萬元,主要用于場館租用和廣告宣傳。
4、展銷洽談、異地特色農產品品牌推介、經紀人培訓等工作市上每年補助100萬元。
5、每年建成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50萬畝,其中每年建成有機、綠色農產品基地10萬畝,每畝以獎代補10元,每年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40萬畝,每畝以獎代補5元。對獲得國家地理標識的農產品基地每畝以獎代補5元。以獎代補按照農業部審定的產品產地認證為準,并組織驗收。
6、對獲得名牌產品、金獎產品、省級以上著名商標、出口創匯優秀的企業,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財政局、市農牧局、市林業局、市畜牧獸醫局在項目扶持上給予傾斜,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大做強。
(三)明確責任分工。各級政府要將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相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市發改委、市工信委、市財政局要對獲獎獲證企業在項目上給予傾斜。市工商局負責全市“中國馳名商標”、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集體)商標和“甘肅著名商標”的申報和爭取,市農牧局、林業局協助;市質檢局負責全市“中國名牌產品”、“甘肅名牌產品”的申報和爭取,市農牧局、林業局協助;市農牧局負責全市“中國國際農產品金獎”、“甘肅農產品金獎”及各類認證的組織和農產品推介銷售平臺建設,農產品出口創匯企業的培育、建設、經紀人培訓及農產品品牌基地建設等服務工作,并分別根據全市農產品品牌建設和農產品營銷發展規劃,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市商務局負責出口創匯企業的培訓及指導工作,市農牧局協助。市文廣局要加大品牌產品宣傳力度,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在廣告宣傳策劃及費用等方面制定優惠措施,為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市林業、畜牧、農業產業化、農機、水產等農口部門要在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中找準位置,發揮職能作用,抓好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的落實。市財政、商務、金融、保險、稅務、檢驗檢疫、交通及鐵路等部門都要在職責范圍內為農產品品牌建設和市場開拓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務。
(四)加強督查指導。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細化措施,加大引導、建設和政策扶持力度,確保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深入持續開展。加強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和解決農產品品牌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抓好督查工作,定期通報督查結果,確保完成農產品品牌建設和農產品營銷工作的目標任務。
附件:白銀市農產品品牌建設領導小組
白銀市人民政府
2013年2月2日
附件:
白銀市農產品品牌建設領導小組
組 長: 汪海洲 市委副書記、市長
副組長: 卜發生 副市長
吳 震 副市長
馬志勇 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室副主任
成 員: 馬 勤 市財政局長
王祿邦 市發改委主任
王毓軍 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金融辦主任
胡建偉 市工信委主任
李智明 市農牧局局長
于 萍 市交通局局長
王仁忠 市商務局局長
魏邦平 市林業局局長
朱懷科 市質監局局長
徐兆鵬 市工商局副局長
楊旭東 市農牧局副局長
辦公室設在市農牧局,李智明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