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在經濟學領域并不算新的“新熱詞”,在中國實踐中,到底有哪些內含?涉及哪些領域?在博鰲亞洲論壇期間舉行的一場主題為供給側改革與中國經濟新活力的分論壇上,知名經濟學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給出了答案。
從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創新視角看,需求是人的原生動力,但是供給側對于需求側的響應機制及其特征卻是劃分經濟發展不同階段和不同時代的決定性因素。“舉個很實際的例子,在全球化時代,供給側以美國蘋果產品為代表的產品創新,可以在中國很快引出釋放消費需求的購買熱潮。但另一方面,出于對于國內供給品的魚龍混雜、質量無法保證的預期,中國游客會到日本把人家的馬桶蓋搶購一空。這就是很現實的供給側和需求側。”賈康說。
賈康認為,從經濟調控的實踐看,政府合理實施供給側管理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無可回避、必須要做的事情。“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美國政府先后給花旗、‘兩房’、通用汽車注資,成為引導復蘇過程中的一個決定性的轉折點。”賈康說,各國經濟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合理調控。
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面臨部分領域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高質量的供給無法滿足民眾日益增長的需求。賈康認為,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內涵是以改革為龍頭、結構優化為關鍵,攻堅克難地解放生產力的一種長期行為。
“中國經濟當下步入‘新常態’,‘新’已明朗而‘常’未實現,面臨矛盾凸顯的挑戰、中等收入陷阱前車之鑒的潛在威脅,我們必須打造新的動力體系。”賈康表示,供給側主要涉及勞動力、土地和自然資源、資本、科技、制度和管理等五大項。前三項現在已經出現了支撐力滑坡的問題,引領新常態需要依賴科技、制度和管理。
賈康認為,應通過提高全要素生產力來對沖下行因素,打造發展升級版。針對突出的矛盾和問題,則需要在改革中解除供給抑制、削減供給約束,合理調整人口政策,優化勞動力供給和人口結構。同時,要深化金融改革,使間接、直接地融資產品多樣化地來服務于實體經濟的升級換代。注重創業創新,依靠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
tips: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亞洲博鰲論壇的參與者均認同供給側改革將幫助中國解決目前的經濟困難,推進區域增長(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will help China overcome its economic difficulties and propel regional growth)。
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過去三十年中的經濟高速增長是由資本投資(capital investment)和出口(exports)——需求側(the demand side)推動的。而供給側改革則致力于通過稅務減免、創新等來激勵企業(stimulating business through tax cuts and innovation),推動高端產品與服務(high-end products and services )。
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能夠鼓勵更好的產品、更優良的服務的出現,這其中就包括先進的制造業,醫療和定制化服務(including state-of-the-art manufacturing, medical care and customized services)。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