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由成都市金融辦、上海證券交易所聯合主辦的“創新與資本高峰論壇暨2015成都經濟證券化提升行動計劃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在“超級對話: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與創新”環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監事長鄧映翎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根基主要來自于企業的成長,企業從創立初期,慢慢的有一個發展過程,不同階段對資本的需求不同,過去我們中國在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間,主要是建立了兩個交易所,就是場內市場,場外市場發展不平衡。新三板跟區域性市場和四板就應運了市場需求,所以它發展比較火。火的原因,現在全國有幾十萬股份公司,但是中小微企業成千上萬,只有5%的企業中小微能在銀行貸款,95%的企業都要靠自有的發展,讓他們更遭插上資本的翅膀,這就是新三板。國務院給我們的定位就是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的中小微企業服務,所以新三板肩負的使命是跟上交所錯位發展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從國家來看,比如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四本、債券的柜臺市場。從每個交易場所來看,現在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是全國市場,就我們市場來說它也有不同的層次,也有交織的地方。前幾年周小川行長說中國是大國,不能搞得每個交易所分波非常明確,所以希望交易所之間有一些交叉,能夠相互競爭,競爭才能夠創造,競爭才能創新,競爭才能發展,他站的角度很高。現在新三板在發展,現在上交所也在做新興板,跟深交所也有競爭,我們有一些公司在一千萬利潤以上的這些公司,就是很少部分跟上交所也有交集,我們也希望通過不同的層次和轉板的機制使不同交易所互通互聯。
新三板分層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為什么呢?因為我們今天已經有2500家公司掛牌,今年已經掛牌1000多家公司,目前在審企業還有800多家,按照這個速度來說年底4000-5000家公司還是可能的。這么多公司在里面,按照我們的成長路線來看,那就應該進行分層,分層的概念就是企業對流動性的需求,今年以來分層的炒作是非常熱的。我們講新三板本來就是很大的創新,分層也是一個創新。怎么分?按什么標準分,這是大家最關心的事。
分層的核心現在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風險管理,不同企業在不同風險下管理。一種說法是我現在要投資新三板,我收集信息的成本高,進行分層之后收集信心更容易,投資更容易,但是實際上分層核心的就是提供流動性。我們新三板的全稱叫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我們要求企業到我們這里來不是展示,我們要求你來的時候要融資,要交易,今年我們融資狀況跟交易狀況非常好,就是做市推出來之后,我們去年整個融資不到100億,現在已經是280億,有將近600家公司進行融資,每個企業平均融資4千萬左右,目前市盈率,去年交易量才100多億,到昨天交易量已經達到997億,目前市盈率是51倍。鑒于這種狀況,我們目前分的板塊,一個是做市的,做市企業現在是430家企業,2000多家企業不到20%是做市企業,這就是市場已經分了層次。
我們已經報了證監會,年底會推出新的板塊來,大體分來就是成長板,因為我們是為中小微成長性的創業性企業服務。還有推一個優選板,具體名字還沒有定,優選板是比較成熟的企業把它推出來,優選板企業的品質比較高,品質高流動性更強,這跟主板一樣,主板企業如果是ST企業你肯定交易就要受限制,漲跌幅就5%,那反過來如果企業成長到一定程度,它已經達到可以上主板的標準,它就應該有更高的流動性,更高的市值。在成長板的基礎上,我們跟主板最大的區別,IPO就是公眾化,全國都搖,我們的企業上來雖然是公眾公司,但是個人投資者沒有分化,公眾投資人很少,達到200人的企業很少,我們想搞一個優選的板塊,主要以做市為主,通過做市把投資者分散下來達到200以上,為將來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只有在投資者比較多的情況下才可能進一步推出連續競價的板塊,最后給更好的企業更好的流動性。
現在新三板雖然有800家公司在審,但是我們每個月審出的公司將近300家,所以兩個月就審出來了,一點都不堵。比如我們4月份,因為有4.30年報的關系,所以說4月份報上來的申請上新三板的公司就有616家,我們現在新三板申請全部是網上,我們有一個平臺。但是5月份只有幾十家公司,因為申請不匹配,有些月份很多,因為跟年報、季報數據有關系。我們最近按照證監會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審核,過去我們還審企業,將來我們不審企業,只審券商。下一個問題是怎么做上市,我們是注冊制,我們跟主板最大的區別,我們不審企業,我們現在要想掛牌快,我們審核從三個月降到1-2個月,怎么做?重點是審券商,如果你想盡快掛新三板,最好找一個有品牌的,前面做事比較規范的券商,你把券商找好了之后你上市就很快。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