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和格力由于10億元豪賭,雙方互相侵入對方市場而成為同路人,近期雙方都推出了電飯煲這種產品,那么誰將更能成功呢?
小米、格力跨界做電飯煲 哪家更得人心?
兩者都需要多元化
小米以手機起家,不過到了去年小米由于缺乏核心技術,以及在營銷方面不再具有優勢,同時又上遭到華為的強勢打壓,下遇魅族、樂視等的狙擊,手機業務無法再高速增長,于是小米選擇了多元化業務發展的方式。
短短一年多時間小米就投資了55家企業,介入了各方面的行業,形成了“小米百貨”,電飯煲正是小米最新推出的“百貨”產品之一,憑借著小米百貨的發展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事實上移動電源、耳機、手環等確實也成了國內位居前列的品牌產品之一。
格力多年來以專注著稱,同時也憑借著這種專注成為國內空調市場的一哥,但是隨著空調的普及度提高,這個市場也正進入成熟階段,高速增長不再,自2014年起各個空調企業更出現大量存貨。格力不得不發起價格戰,希望清理庫存之余,也進一步提升自家的市場份額。
不過此時格力才發現,競爭對手如美的憑借著早已經開始的多元化形成了空調、冰洗、小家電的三駕馬車,在格力掀起其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價格戰后,美的借助冰洗和小家電業務的支持從容應對。2015年前三季度格力營收下降達到17.16%,全年營收再增加200億的目標不可能實現,而美的發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營收只是輕微下滑2.28%而利潤增加超過兩成。
格力終于明白了多元化發展的好處,開始迅速擴張,收購電動車企業、發展機器人等多方面發展,電飯煲則是它多元化發展的一個產品之一。
小米格力各有優勢
小米擁有的是它在互聯網渠道的營銷優勢,即使面臨著眾多挑戰者至少目前其依然是互聯網營銷最強者,小米百貨的成功與它的互聯網營銷息息相關,當然電飯煲這個產品在它的營銷支持下相信也會很快打開知名度,獲得不錯的成績。
格力用有的是制造優勢,這個是小米不能比的,作為國內最大的空調企業其擁有強大的制造工廠,電飯煲產品與它的空調產品一樣是家電產品之一,現有的空調渠道可以幫助其電飯煲產品的銷售。
但是格力過去的情況卻又說明格力似乎除了空調產品其他產品的經營都難算成功,小家電、冰箱業務在市場上都沒有多少影響力,去年格力推出的手機業務雖然在董明珠的高調宣傳下獲得一些知名度但是銷量恐怕不容樂觀,筆者對它的電飯煲產品同樣有相當大的擔心。
小米向來以輕資產運營著稱,投資行業內企業,制造由投資企業負責,而小米負責營銷,這減輕了小米的負擔,可以專注于它擅長的事,非常符合雷軍的話“萬一成功了呢”,即使失敗了小米的損失也不大。
相反,格力似乎正在變得焦慮,因此一下子同時投入多個行業,并且自己承擔了太多的成本,雖然格力有800億現金作為它的底氣,但是這種強力投入將會快速消耗格力的資金,同時不同的行業也在消耗它的資源,有可能反過來給它的空調業務帶來負面影響。
結論是,筆者認為小米電飯煲的成功可能性比格力電飯煲大,格力多方作戰可能給自己造成負面影響,反而難成功。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