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觀念的改變,“整體廚房”這一新鮮事物也逐漸褪去了高不可攀的光環,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然而,由于國內廚房裝修市場尚不成熟,行業規范的缺失讓這個朝陽行業詬病不斷,廚房裝修“潛規則”也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煩惱。
廚房裝修陷阱多 消費者難設防
從互聯網2012年投訴分析報告可以看出,廚房裝修問題在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其中,原材料、工時、合同、價格等都是投訴熱點。
陷阱一:原材料偷梁換柱、偷工減料
很多商家在向消費者介紹板材時,大多主要介紹柜門的板材和工藝,弱化柜體板材、五金配件的材質,初次裝修的消費者也因此很容易忽略柜體的板材材質、厚度和五金配件質量,從而造成裝修成品與購買時的指定產品存在較大差異,發生這一問題時,消費者卻難討說法。
在互聯網投訴案例中,這類問題非常普遍。由于消費者對整體廚房各部件的了解沒有企業深入,所以經常會進入一個誤區,看到訂單或者廣告上寫的成分就相信,看過樣品后就對整體廚房的材料深信不疑,一些裝修商利用消費者對行情不了解的弱點偷梁換柱,把消費者看好的材料偷偷換成同品牌的低檔產品,或者對裝修材料偷工減料,以此賺取“額外”利潤。
陷阱二: 裝修過程加收費
由于整體廚房裝修行業尚缺規范,裝修過程中加收費已經成為整體廚房行業的又一“行規”。“非標費”便是其中的一項明確費用。
假設某款整體廚房標準尺寸是寬60厘米×長100厘米,但實際家中測量寬度比標準尺寸寬或窄,工廠都要進行非標準化制作,從而產生一定的“非標費”。由于每個家庭戶型、廚房面積都不一樣,整體廚房則很難嚴格按照標準化尺寸執行,“非標費”也成為了大多數消費者逃不掉的附加費用。
除“非標費”外,整體廚房裝修過程因材料預算超支加收費用也是整體廚房商家慣用伎倆之一。由于很多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并未與商家細化合同內容,因而在遇到這類問題時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陷阱三:裝修合同難生效
很多消費者在投訴中提到,商家在裝修前雖已簽訂合同,但大多并不履行合同內容,消費者明知其未按合同內容完成工作,卻無可奈何。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安裝延時問題。
針對拖延工時等合同漏洞,記者在實地走訪調查中發現,很多裝修合同內容非常簡單,對板材、顏色、樣式以及雙方應當履行的責任的描述均非常簡略,對工期的規定一般為20天至一個月,但大多并未明確寫明假如工期規定,商家將做何種賠償和處理的條款。由于裝修合同過于簡單,很多應該細化的內容被刻意簡化,且合同多由整體廚房商家和裝修團隊提供,其中內容不乏對商家的隱性偏護,致使消費者在遇到權益受損問題時,難以依靠合同討個說法。
陷阱四:計價方式不同,裝修價格懸殊
目前整體廚房市場流行兩種計價方式:一種是以延米為單位的計價方式,另一種是單元計價方式。兩種方式表面上看應該計算結果相差無幾,但實際計算結果卻往往有很大差異。
1延米指一個延長米,它包括一米長的操作臺和一米長的吊柜,雖然消費者可以見到上下兩個部分的分別標價,但通常廠家說的一個延米的價位,是上下都包括的。
相比而言,單元計價根據客戶定制的整體廚房中所采用的每一個柜體、配件的標準單價來計算總價,可以讓消費者知道每一個單元柜甚至是每一個拉手、抽屜的價格,雖然各部件價格相加看似復雜,但其價目清晰,消費者很容易比較產品之間的性價比。
延米計價方式是整體廚房市場的傳統計價方式,這種計價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彈性”。整體廚房的多樣性設計決定了各整體廚房延米價的不確定性,從而決定了延米價格的浮動性。1延米里邊可以有兩個柜子,也可以只做一個柜子,在沒有批量生產時,每個廠家的柜子材料都是不一樣的,因而每一種柜體都有相應的價位,但并沒有一個收費標準,造成整體廚房報價浮動空間相當大。
陷阱五:定制尺寸存在貓膩
整體廚房屬于定制性產品,整體廚房定制化除了能給消費者帶來更為貼合實際的個性化服務體驗之外,也帶來了各項附加費用。
在部分消費者投訴案例中可以看到,有些整體廚房商家在測量廚房時會多加一定尺寸,計算收費時便攤在消費者身上,然而實際測量卻不需要這么多尺寸,這里面就含有整體廚房裝修的又一個陷阱——多量尺寸多收錢。
在這里,尺寸“真實誤差”和“設定誤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于真實誤差,定制產品在測量制作時的確難以避免,在整體廚房企業內部也都有設定一個誤差率,一般是誤差長度不超過2厘米。但是,如果大大超出了這個誤差范圍,就不再是真實誤差,而是設計師的問題,即設定誤差。按照目前市場價,每延米整體廚房的價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尺寸誤差看似不起眼,但就在這不起眼的誤差里,設計師和裝修工卻能撈到一筆不小的費用。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觀念的改變,“整體廚房”這一新鮮事物也逐漸褪去了高不可攀的光環,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然而,由于國內廚房裝修市場尚不成熟,行業規范的缺失讓這個朝陽行業詬病不斷,廚房裝修“潛規則”也給消費者帶來了諸多煩惱。
廚房裝修陷阱多 消費者難設防
從互聯網2012年投訴分析報告可以看出,廚房裝修問題在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其中,原材料、工時、合同、價格等都是投訴熱點。
陷阱一:原材料偷梁換柱、偷工減料
很多商家在向消費者介紹板材時,大多主要介紹柜門的板材和工藝,弱化柜體板材、五金配件的材質,初次裝修的消費者也因此很容易忽略柜體的板材材質、厚度和五金配件質量,從而造成裝修成品與購買時的指定產品存在較大差異,發生這一問題時,消費者卻難討說法。
在互聯網投訴案例中,這類問題非常普遍。由于消費者對整體廚房各部件的了解沒有企業深入,所以經常會進入一個誤區,看到訂單或者廣告上寫的成分就相信,看過樣品后就對整體廚房的材料深信不疑,一些裝修商利用消費者對行情不了解的弱點偷梁換柱,把消費者看好的材料偷偷換成同品牌的低檔產品,或者對裝修材料偷工減料,以此賺取“額外”利潤。
陷阱二: 裝修過程加收費
由于整體廚房裝修行業尚缺規范,裝修過程中加收費已經成為整體廚房行業的又一“行規”。“非標費”便是其中的一項明確費用。
假設某款整體廚房標準尺寸是寬60厘米×長100厘米,但實際家中測量寬度比標準尺寸寬或窄,工廠都要進行非標準化制作,從而產生一定的“非標費”。由于每個家庭戶型、廚房面積都不一樣,整體廚房則很難嚴格按照標準化尺寸執行,“非標費”也成為了大多數消費者逃不掉的附加費用。
除“非標費”外,整體廚房裝修過程因材料預算超支加收費用也是整體廚房商家慣用伎倆之一。由于很多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并未與商家細化合同內容,因而在遇到這類問題時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陷阱三:裝修合同難生效
很多消費者在投訴中提到,商家在裝修前雖已簽訂合同,但大多并不履行合同內容,消費者明知其未按合同內容完成工作,卻無可奈何。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安裝延時問題。
針對拖延工時等合同漏洞,記者在實地走訪調查中發現,很多裝修合同內容非常簡單,對板材、顏色、樣式以及雙方應當履行的責任的描述均非常簡略,對工期的規定一般為20天至一個月,但大多并未明確寫明假如工期規定,商家將做何種賠償和處理的條款。由于裝修合同過于簡單,很多應該細化的內容被刻意簡化,且合同多由整體廚房商家和裝修團隊提供,其中內容不乏對商家的隱性偏護,致使消費者在遇到權益受損問題時,難以依靠合同討個說法。
陷阱四:計價方式不同,裝修價格懸殊
目前整體廚房市場流行兩種計價方式:一種是以延米為單位的計價方式,另一種是單元計價方式。兩種方式表面上看應該計算結果相差無幾,但實際計算結果卻往往有很大差異。
1延米指一個延長米,它包括一米長的操作臺和一米長的吊柜,雖然消費者可以見到上下兩個部分的分別標價,但通常廠家說的一個延米的價位,是上下都包括的。
相比而言,單元計價根據客戶定制的整體廚房中所采用的每一個柜體、配件的標準單價來計算總價,可以讓消費者知道每一個單元柜甚至是每一個拉手、抽屜的價格,雖然各部件價格相加看似復雜,但其價目清晰,消費者很容易比較產品之間的性價比。
延米計價方式是整體廚房市場的傳統計價方式,這種計價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彈性”。整體廚房的多樣性設計決定了各整體廚房延米價的不確定性,從而決定了延米價格的浮動性。1延米里邊可以有兩個柜子,也可以只做一個柜子,在沒有批量生產時,每個廠家的柜子材料都是不一樣的,因而每一種柜體都有相應的價位,但并沒有一個收費標準,造成整體廚房報價浮動空間相當大。
陷阱五:定制尺寸存在貓膩
整體廚房屬于定制性產品,整體廚房定制化除了能給消費者帶來更為貼合實際的個性化服務體驗之外,也帶來了各項附加費用。
在部分消費者投訴案例中可以看到,有些整體廚房商家在測量廚房時會多加一定尺寸,計算收費時便攤在消費者身上,然而實際測量卻不需要這么多尺寸,這里面就含有整體廚房裝修的又一個陷阱——多量尺寸多收錢。
在這里,尺寸“真實誤差”和“設定誤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于真實誤差,定制產品在測量制作時的確難以避免,在整體廚房企業內部也都有設定一個誤差率,一般是誤差長度不超過2厘米。但是,如果大大超出了這個誤差范圍,就不再是真實誤差,而是設計師的問題,即設定誤差。按照目前市場價,每延米整體廚房的價格普遍在3000元以上,尺寸誤差看似不起眼,但就在這不起眼的誤差里,設計師和裝修工卻能撈到一筆不小的費用。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