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走出去有助于拓展和鞏固海外市場;有助于就地生產,節省成本;有助于獲取戰略性資源;有助于多樣化經營;有助于配合國家的宏觀戰略需求,形成以點帶面的協同發展。目前國內大企業正處于積累海外資源,培養海外市場和品牌的階段,走出去的戰略不容易,必須提高產品質量、運營能力和后續服務水平。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全球經貿合作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以多種方式走向海外,拓展國際市場,“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已經或正在成為承載中國形象的重要國際行為體。
中國企業走出去壁壘重重
中企走出去一舉多得
從東南亞到中東歐,在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的外訪中,主動推銷中國裝備製造,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鼓與呼,幾乎成為總理行程的必備內容。李克強在參觀華為羅馬尼亞公司說,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裝備技術在不少領域嶄露頭角,從研發、設計、制造、銷售到服務,在全球市場競爭中不斷成長壯大,完全可以成為務實合作的新亮點。
他同時重申,中國政府將繼續支持講信譽、有實力、守法律的企業走出去,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海外合法權益。在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上致辭時他也指出,“積極擴大企業雙向投資,中方愿與中東歐國家探討簽署產業投資框架協議,支持有實力的中國企業赴中東歐國家投資。”
作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高層的首次出訪,李克強此番訪歐的一言一行都備受關注,其所強調的話題都給外界看做是下一步中國改革發展的重點。而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擴大企業及個人對外投資,允許發揮自身優勢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允許自擔風險到各國各地區自由承攬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允許創新方式走出去開展綠地投資、併購投資、證券投資、聯合投資等。
這些密集的政策表態,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營造了前所未有的寬松環境。目前來看,中國企業尤其在鐵路、能源、基建、工程等方面的“走出去”步伐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積累了一定經驗。
自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新一屆政府在金融、財稅等諸多方面出臺新政,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實實在在的扶持。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鼓勵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以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為重點,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完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同時,將逐步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并綜合運用多種方式為用匯主體提供融資支持。
積極、有序、安全開展對外投資合作,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到海外整合和延伸產業鏈,一方面可以消化國內產能,優化國內產業布局和經濟結構;另一方面可以促進東道國生產能力、產出和就業的增長,加強互利共贏;同時還可以通過更多地參與國際分工,提高中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要素資源的能力,在國際經濟競爭中佔據主動位置,推動中國從貿易大國逐步走向貿易強國,從吸收外資大國逐步向資本輸出大國轉變。可謂是一舉多得。
走出去的困難與挑戰
盡管走出去戰略得到了國家的鼓勵,然而限于我國市場發展水平、企業實力以及中國國際地位的制約,目前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依然在初期發展階段。在這過程中,民營企業更是遭遇了不少挑戰和困難,深深困擾著敢于走出去的企業家。小編根據經營者反映的問題可以歸結如下:
第一,中國移民不尊重當地文化和法律,引起當地人的反感,從而造成經營困難。
H鞋業的經營者就反映,非洲當地中國人在國際機場不排隊,行車不按規矩,給當地交通狀況造成困擾。同時,中國人習慣熟人文化,存在不尊重法律的問題。更主要的是,由于中國人習慣了官僚體系,熱衷于結交當地長官,希望通過“擺平”長官解決問題,而疏于和部落、教堂、當地民眾打交道,缺乏對非洲復雜的文化結構有深入的了解。當地傳統的伊斯蘭教勢力很強,基督教也開始發展。而中國移民和經營者往往對此較為陌生,較少深入了解當地的生態民俗,從而遭受當地人的反感。
此外,中國經營者不了解學習所在國的風俗,更傾向于埋怨大使館。但大使館人力有限,往往無能為力。以加納為例,目前有將近7萬中國人在加納,絕大多數從事挖金行業。中國社區出現了自己的賭場和地下組織。挖金者往往沒有營業執照,存在著高度風險。不少中國人超期滯留,當地政府已經多次發出警告。
因此,近年來在非洲一個值得警惕的現象是當地人對中國的偏見越來越強,懷疑中國人到當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掠奪資源。中國的大部分公關活動集中在修建基礎設施之上,為當地政府帶來政績,但是百姓的直觀感受較弱。反而是歐美的企業通過社會責任活動和社區支持贏得了當地居民的好感。
第二,當地企業惡意阻撓中國企業經營活動,同時當地政府存在執法偏見,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由于中國的產品往往在價格上具有優勢,極具競爭力,因此會遭到當地企業的競爭壓力,有時候甚至會采取惡意訴訟的方式企圖將中國企業驅逐出市場。而不得不承認的是,由于刻板的印象和中國國際地位仍然有待提升,中國的海外經營者時常會受到不公的司法對待。
第三,國內經營困難制約了企業在海外的發展。
根據H鞋業的反映,從2009年開始整個制鞋產業鏈創新有限。2009年之后,很多經營者退出市場,大部分轉向炒房。此外美元貶值進一步壓低利潤。2009年勞動合同法進一步拉高勞動力支出。這些都打擊了企業的獲利空間。由于海外的擴張需要強大的資本支持,中國總部盈利出現下降拖緩了企業走出去的步伐。
第四,中國金融體系對走出去的民營企業支持有限。
在溫州的金融危機之中,走出去的企業飽受困擾。由于這類企業的大量資產集中在海外,銀行難以查驗,因此不但難以在擴張時獲得貸款,更是在出現經營困難時被要求立即還款從而使資金鏈出現緊張。此外幾家調研企業也反映,海外經營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資金,難以獲得銀行貸款。而海外擴張往往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因此這給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資金鏈負擔。企業呼吁銀行能對走出去的企業更加友善,通過金融創新和國際化支持海外投資。
第五,一些目的地國家的勞動力素質有待提高。
由于海外工會實力強大,又由于民族文化因素使得不少國家的勞動力工作態度不夠盡責,企業的海外經營常常遭遇挑戰。H鞋業集團采取了短期簽約的方式,逐步淘汰不盡如人意的工人,并且主動以公司整體名義加入工會,支持工會活動,爭取到了較佳的勞資關系。
第六,國內對走出去投資的審批流程需要優化。
T鋼鐵集團反映對外投資的手續辦理程序繁瑣。辦理追加投資時間較長。而海外投資的時機往往不容錯失。企業提議由于海外投資主要使用的是自有資金,希望政府放寬管制。同時,對外投資需要區商務部門、市商務部門、發改委乃至省商務廳的層層審批,而且每一級所需要的材料不一樣,造成了較多不便。因此企業希望各部門能統一,或者詳細公布所需材料,以免對企業的報批過程造成困難。同時希望投資的審批權能下放到市一級,爭取從簡從便。
第七,簽證難度較大。
企業反映在海外投資時人員流動頻繁,但簽證審批嚴格,往往會給企業經營帶來障礙。
海外形象塑造成中企“走出去”新課題
從以上問題也可以看出,眾多活躍在海外的中國企業,在深刻融入國際經濟的同時,也面臨著日益增多的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挑戰和干擾,新形勢下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進而“走進去”,并在海外塑造良好的形象,已經成為政府、企業、媒體及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面臨的全新課題。
由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主辦、中國報道雜志社承辦的首屆中國企業海外形象塑造研討會日前于北京舉行。會議圍繞中國國家形象和企業海外形象塑造主題,從中國企業在海外如何承擔社會責任、中國企業海外媒體公關與危機應對兩個方面進行了深層次研討,把脈中國企業海外形象塑造核心話題,為中國企業順利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塑造中國企業的海外形象、提升中國整體國際形象提供建設性思路。
“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國對外投資的巨大潛力仍將進一步得到釋放。在這種背景下,作為我國對外投資的主體,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能否有效提高國際公關能力、樹立良好的海外形象,不僅關系到‘走出去’企業的市場經營,而且關系到外部世界如何看待中國的發展、如何評價‘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和個人。”中央外宣辦、國新辦副主任李伍峰指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應切實加強自身建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遵守法律入鄉隨俗、提高與外媒打交道能力、做好突發事件危機公關、進一步豐富渠道手段。
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則從跨文化交流的角度解析了中國企業海外形象塑造問題,在國際格局變化與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分析怎樣講好“中國故事”及正確處理文化差異問題。作為曾長期關注中企在海外特別是在非洲地區發展情況的老商務,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亦對企業海外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強調有加。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