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鍋具,必提的國家是德國。其生產的鍋具,哪怕一個動輒上千,但憑借一口鍋幾十年不壞的聲譽,仍暢銷世界。為何德國鍋具如此聞名?
除了中國市場常見的菲仕樂、WMF、雙立人等著名品牌之外,在德國也有一些其他品牌的鍋具。但各種鍋具質量都很好,價格差距不大。鍋具的優質主要取決于以下幾方面:
材料選好鋼。德國鍋具絕大部分是不銹鋼鍋,且鍋的厚度合理。最常用的是18-10奧氏體不銹鋼(數字代表金屬離子配比,指鐵+18%鉻+10%鎳,鉻和鎳的比例越高,越耐用、抗腐蝕)。其質量較穩定,光亮、安全、受熱均勻且抗銹蝕能力強,但材料成本也較高。
專業化程度高。德國廠商設計鍋時,會根據鍋的使用情況,考慮鍋底設計,使之受熱均勻、熱傳導效率高、蓄熱能力強等。董瀚提到,他們會根據不同的爐灶狀態、飲食習慣設計不同類型的鍋,每個德國家庭都會有一系列鍋,如平底鍋、大小煎鍋、大小煮鍋、煮蛋鍋等,用途分工細致。
德國鍋具暢銷世界 國內鍋具市場如何借鑒成功之道
外型必須美觀。德國廠商不僅注重硬件設施,更加會在外型設計上傾注心血,并為此支付高昂的設計費用。鍋具不僅是一件廚房的炊具,更是一件工藝品。
制作工藝精細。董翰強調,德國要求每一個零部件,甚至每一個成品之間的誤差在一個固定范圍,追求毫米間的誤差。 售后服務好。德國鍋具每款產品在退市后10年之內消費者都能買到配件。一個德國家庭幾代人使用同一品牌鍋非常普遍。
相較于德國鍋的優質品質,國內鍋具市場就差強人意。一是在材料方面。許多生產商號稱使用的是304 L(18-10)奧氏體不銹鋼,但實際上采用的是耐腐蝕性較弱的200系奧氏體不銹鋼,其成本價格只是304L的60%左右,甚至特意將鍋的厚度減薄,減少使用量。據《北京商報》的報道顯示,2011年不銹鋼“冒牌產品”占據著大約65%的市場份額。整個歐洲不銹鋼板帶生產廠家也就是三個,而國內則有數十家,難免質量參差不齊。
二是工藝精準度方面。國內雖采用同樣的裝備和生產流程,但人為影響因素過多,制成成品之間的誤差較大。比如,盡管在質量體系管理上,國內采用的也是國際ISO 9000質量管理標準,但執行上嚴格程度遠不如德國。
三是服務水平遠不如德國。如果鍋的零件壞了,大多數家庭選擇扔了重買。消費者更青睞購買百元鍋。所以國內廠商生產的鍋價位多在幾百上下,其工藝水平難以與國外上千的鍋比較。
對于中式的烹飪來說,一口好鍋必不可少。選鍋也是有學問的。
首先,看鍋的材質及厚度。國內對鍋的材質也會進行標注,鍋底一般標有“420(13-0)”“430(18-0)”“304(18-8)”,標有304的鍋品質相對較佳。而且鍋不是越厚越好。鍋過厚,熱傳導效率較差且重,不便于使用。鍋過薄易發生腐蝕或受熱變形。鍋的厚度應與外形相匹配。買時可將鍋底朝天,手指頂住鍋凹面中心,用硬物敲。鍋聲越響、手感振動越大越好。
其次看鍋的工藝水平。鍋具的內外表面要求不一樣,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是有一定粗糙度的。好的鍋具,內外表面看上去是均勻的。這樣可以兼顧聚熱強和導熱快速均勻的特點,更容易掌握做菜的火候。使烹飪與更多的保存食物營養相結合。
最后,考慮人性化,是否用著順手。順手度的關鍵是看“鍋柄”,也就是鍋的把手。好鍋柄在設計時會考慮到牢固、防燙、耐用。同時,需要符合人體工學,設有拇指施力點,方便握持。挑選時,仔細看一下鍋柄與鍋身是如何聯接的。常用方法是焊接,或者鉚接。最結實的聯接方法是用鉚釘鉚合。兩顆以上的鉚釘分別穿過鍋柄與鍋身,將它們牢牢地聯結在一起。如果焊接質量好,鍋的壽命也是能夠滿足要求的。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