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物聯冷鏈委秘書長秦玉鳴在2017(第十一屆)中國冷鏈產業年會上談到目前冷鏈行業里呈現的新形勢、新變化,以及相關企業的應對問題。秦玉鳴表示冷鏈物流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相關企業在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是要不斷創新,以冷庫為核心增加物流效率。
2017年,是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史上的一個很重要的年份,今年整個冷鏈物流行業的政策環境、資本市場、運作模式等等都涌現出許多新的氣象。所以,今天我的演講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大勢之下就是冷鏈行業里呈現的新形勢,二是冷鏈行業里有哪些新變化,三是冷鏈物流企業如何應對新形勢和新變化。
一、新形勢
目前冷鏈行業呈現的形勢概括為六個方面。
第一,政策環境。2017年出臺的冷鏈政策比過去五年還多,特別是今年4月的國辦29號文,涉及到部委有20多個,每一個部委都有明確的分工。交通運輸部是最早做出反應,規定對整個冷藏車的管理要參照特種車輛管理標準進行管理,制定相對應量入量出辦法。與此同時,各個省市紛紛以29號文件為基礎,出臺對方本地財政和實際情況的扶持政策。整個冷鏈物流行業的政策愈發明朗和務實,這勢必將極大的觸發冷鏈物流企業發展的動力和規范化。
第二,消費升級。第一次消費結構升級出現在改革開放之初,代表是紡織和服裝。第二次消費結構升級出現在90年代末,代表是家用電器。第三次消費結構升級是2005前后,代表是房地產和汽車。目前,中國的人均GDP達到8000美金,隨著大量的80后、90后互聯網原住民以及中產階級的繼續擴大,將迎來第四次消費升級,代表就是大健康領域,而食品作為大健康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拉動力。
第三,國際化。購買海外的進口食品成了很多消費者的選擇,9月份我在南寧的東盟博覽會上了解到南向同道,從重慶到貴州到廣西,從北部灣出海到東南亞和新加坡,已經運營的很成熟了。今年,這條通道有拓展到蘭州,這樣與“一帶一路”的北線相接,蘭州的農產品可以通過南向通道出口到東南亞和新加坡,整個東南亞的水果和海鮮也可以通過南向通道一直北上到蘭州,因此這里蘊藏了大量的機遇。
第四,競爭加劇。一是傳統干貨物流和快遞企業進入行業中,比如順豐、申通、圓通等。二是食品生產企業,比如新希望、雙匯、光明乳業等這樣的產業企業持續發力冷鏈物流。三是互聯網企業加速生鮮電商的發展,布局冷鏈物流,比如安鮮達、京東物流等。四是物流地產商的進入,比如萬科、普洛斯、復星、宇培等。五是我們看不見但已經進來的對手,他們從細分領域切入。因此,未來冷鏈物流行業內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第五,物流科技。個性化的消費時代即將到來,權力中心向消費者轉移,人、場、貨將會重新鏈接,體現在生鮮電商、餐飲外賣、快捷支付等這幾個方面,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在物流領域得到迅速應用,也將改變冷鏈物流的模式。
第六,綠色節能。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車輛和建筑環保材料的應用,深圳等很多城市推出了新能源車專用牌照,現在中國很多企業對這部分不夠重視,在建冷庫時很少對節能環保有更多的考慮,更多是站在投資回報的角度上。我們在發達國家調研時企業都會強調節能,從前期硬件配置到后期的運營管理,整個過程都會考慮綠色節能。
二、行業內的新變化
目前行業內的變化主要包括新監管環境、跨境供應鏈、新零售新餐飲、食材B2B、最后一公里、訂單碎片化這六個方面。
第一、監管環境,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出臺了《上海市食品貯存、運輸服務經營者備案管理辦法(試點)》的通知,接下來其他城市很快會效仿,特別是一線城市。北京冬天的一把火把北京的冷庫企業燒出了原型,北京變得一庫難求,我三年前就預測到了。衛計委也計劃出臺冷鏈的相關強制性標準。現今冷鏈行業內政策大環境在變,政府的監管會讓行業競爭趨于規范化。
第二、跨境供應鏈,今年進口生鮮食品呈幾何式增長,帶動了港口和航空整個跨境供應鏈服務企業的快速發展。跨境供應鏈需要的不僅僅是報關、物流的服務,還包括金融、客戶開拓服務等。
第三,新零售、新餐飲。新零售概念在2017年成為重大風口,隨之帶來的整個關聯行業的整合和變化,這將對我們冷鏈物流提出更新更高的挑戰,也是冷鏈物流企業變革的重大機遇。同時,新餐飲所要求的集約化、工廠化等更是把冷鏈物流作為核心。零售餐飲化,餐飲零售化,線上線下的融合,讓整個冷鏈服務發生了變化。冷鏈物流企業也會出現新物種。
第四,食材B2B平臺。B2B是今年投資的熱點,除了連鎖餐飲類的,最大的市場在中小型的餐飲企業,這是萬億級市場,這增量市場,背后孕育出新冷鏈物流的需求,B2B的標準化、工業化不是在消費地的工業化而是在產地的工業化,又在考驗冷鏈物流企業的網絡深度。
第五,最后一公里。這是這兩年探討最多的話題,現在有快遞直送,有社區的生鮮自提柜,有前置微倉,同城閃送,包括利用便利店,盒馬鮮生的30分鐘送達等等的這些模式都在探索,現在我們又看到辦公室無人售貨架,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戰爭今年全面打響。
第六,訂單碎片化。由于電商、物聯網和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隨之帶來的冷鏈物流的訂單將走向碎片化,及時、小批量、多批次等特征將愈發明顯。
不管是跨境供應鏈、餐飲外賣、食材B2B、新零售、自后一公里,大部分傳統的冷鏈物流企業在這些業務上涉足較少甚至沒有涉及。而這些恰恰是這兩年增長最快,給冷鏈企業帶來增量業務的市場。但是目前很多冷鏈物流企業對這些觸碰很少,他們第一是為食品企業服務,第二為傳統的零售餐飲服務,真正的增量業務拓展的并不多。因此,這時需要冷鏈物流企業做出一些反思和思考,現在企業的業務量下滑并不是消費降低了,而是客戶在變化,消費模式在升級。
三、面對這些變化,冷鏈物流企業應如何應對
第一,思想要轉變。企業不應再用傳統的思維來考慮問題了,環境變了,客戶變了,消費者變了、會有各種你沒見過的客戶來找你。
第二,人力資源。人力資源需要上升到一把手工程,有什么樣的人才你就做什么樣的業務,物流的企業網絡擴張,以及投資并購,沒有足夠的人才儲備就無從談起。
第三,科技驅動。物流技術方面的投入,不僅僅是信息系統,也包括保鮮、制冷、分級、包裝等技術,這是我每年都講的,未來的冷鏈物流公司一定是一家技術很強的公司。
第四,智能化。未來的冷鏈物流公司一定是靠大數據管理企業的,萬物會說話,人工智能將在物流領域應用,運營通過智能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當然制冷通過大數據降低冷鏈能耗。
第五,冷庫是核心。事實證明掌握冷庫的企業越來越有競爭力,冷鏈物流的核心點在庫,因為它是樞紐,特別是今年一線城市庫變得越來越稀缺,所以不管你通過什么方式(租或常溫庫改造)盡快取得庫的資源。
第六,線下的能力。冷鏈物流是一個重運營的行業,冷鏈物流企業還是要回歸本質,踏踏實實的提高倉干配運營能力,不斷走向專業化,在一米的寬度做出一百米的深度。
第七,金融工具。第三方物流有多少錢決定了做多大業務,因為大部分業務都要靠墊資,所以金融就是物流企業血液。而很多中小客戶企業融資難也是最大的問題,接下來很多外來者可能就是通過金融切入這個行業里來,所以要提高我們的金融能力,更好更恰當的利用好各式各樣的金融工具。
第八,走向供應鏈。新零售和技術驅動下,未來從冷鏈物流走向商流和物流一體化,再加上金融支持,供應鏈是大勢所趨。
第九,不斷創新。互聯網的本質是提高效率,減少中間環節,那冷鏈物流企業的核心就是降本增效,互聯網和技術只是工具,核心都是在提高資產(車和庫)的運營效率。現在整個中國冷鏈物流效率較低,所以未來降本增效是物流企業去創新的源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