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生鮮成為網絡交易中各電商平臺的必爭之地,而冷鏈則是生鮮電商發展的基礎。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于冷鏈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從而帶動冷鏈業務的快速增長。
專家預計,未來5到10年將是冷鏈物流行業的一個發展機遇期。在發展的過程中,行業洗牌在所難免,同時還要解決冷鏈物流業發展的“痛點”,才能推動行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據冷鏈物流專業委員會統計,目前我國整個冷鏈物流業需求總量達到了1.25億噸。但是,2016年整個行業的營業額僅為2550億元,而比較成規模的冷鏈倉儲或運輸企業就將近4000家。總體而言,我國冷鏈行業存在集中度低、缺少知名品牌、供需不平衡、成本過高、末端配送等突出的問題。
提及冷鏈物流,就不得不說其中的倉儲環節,即人們常說的冷庫。作為冷鏈物流的主要基礎設施,我國冷庫資源依然不充足,與歐美發達國家仍有一段差距。此外,冷庫方面還存在著行業集中度低的問題,目前仍無具有超強整合能力的知名品牌。根據統計,排名前十的冷鏈倉儲運營商冷庫保有量為900多萬立方米,占整個市場的10%左右;排名前三十的運營商年冷庫保有量為1530萬立方米,占整個市場的17%。行業不集中、運營分散等現狀使得企業各自為政,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并進行優化調度,以致于影響行業整體盈利水平。
同時,筆者了解到,在全國接近5000多家生鮮電商中,純盈利的電商不足5%,其余的多處于虧損狀態,當然也有小部分勉強盈虧平衡。一方面,在倉儲方面要建立專門的冷庫,在配送時要使用專業的冷藏車,對包裝材料也要求很高。另一方面,有些實力的企業自建生鮮全冷鏈物流體系,通過專業研發的溫控技術、材料和設備,從倉儲、分揀、運輸到末端配送,真正實現了全程“冷鏈”配送。這種方式雖說能夠確保產品的運輸品質,但是冷鏈運營成本很高等等。這些都會大大增加配送成本,如何有效地降低成本,是冷鏈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冷鏈配送的關鍵是,從點到面將冷鮮產品送到每個小區、每位消費者手中,讓“末端配送不脫鏈”。隨著冷鏈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在冷鏈運輸當中已經能夠實現溫度數據的實時追蹤,大多數企業都能夠做到,而且在醫藥冷鏈配送領域溫度控制也很成熟。目前生鮮冷鏈配送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末端配送包裹材料創新。
筆者獲悉,一般冷鏈物流建設需要求冷庫和配送中心具有庫內外溫度隔離設施,還要具備完全封閉的通道以及冷庫專用貨柜、專用車、保溫門和具有全程溫濕度自動監控系統和控制設備的標準冷藏運輸設備。另外,最好采用綠色環保、低耗的冷鏈技術和解決方案,完善產地預冷、銷售地冷藏和保鮮運輸、冷藏保鮮等設施,實現全程冷鏈運輸“不斷鏈”,特別是最后“一公里”。
除此之外,冷鏈物流市場魚龍混雜的現象未得到改善,并且冷藏庫非法改裝、冷鏈車溫度不達標、運營成本高等難題層出不窮。另外,冷庫發展也面臨著資源結構不合理的局面。不過,交通運輸部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冷鏈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消費升級的實施意見》,該《意見》明確指出嚴格冷藏保溫車輛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提升冷鏈運輸裝備專業化水平,這為規范冷鏈運輸設備市場提供政策依據。
為此,筆者認為,我國冷鏈物流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不少行業“痛點”,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希望冷鏈設備制造業能夠靈活應對,積極引進專業人員,加大研發力度,提升冷鏈技術,開發新產品,加快產品實際應用步伐,滿足市場需求。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