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80后、90后已經成為市場主流消費人群和就業隊伍,世界經濟文化交流加速,電子商務形態業已成型,生產技術的發展促生智能化設備的興起,規模化標準生產開始建設,中國烘焙業也隨即迎來了充滿希望、又極具挑戰的2.0時代。
發展水平深淺不一
2.0時代充滿希望,基于1.0時代的強大基礎,產業系統完善龐大、產品品牌影響力大。
中國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烘焙業之間仍然存在不少距離。目前,中國人均年烘焙類產品消費僅3.5千克,與歐美人均年消費60千克消費的差距較大。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中國烘焙業的發展空間仍然巨大。據中國烘焙者消費協會預測,到2025年,烘焙行業的年復合增長率可達45%。
家庭烘焙和基于電商的“手工烘焙”類產業正在悄然崛起。不少創業者已經做的風生水起,甚至已超過了地面烘焙連鎖店。例如,浙江某手工烘焙,全部采用微商和電商模式,其單月銷售額突破60萬元,這一數據還在持續上升。
一些餅店開始尋求創新突破,如北京的原麥山丘、好利來的黑天鵝等,均為業內開創了新思路;">
但是,更多的餅店,卻出現了與上述情況大相徑庭的局面:營業額大幅下降、不少城市出現餅店關閉潮。華東區某知名餅店連鎖品牌老總叫苦不迭,2016年,該餅店營業額下降了14%。
破解人才瓶頸
“招不到人”“稍不如意,就辭職不干了”“買了這么多設備,但就是沒有好的技術人員”……很多餅店老板類似的抱怨已成常態。
如今,人的問題正在成為影響烘焙業的第一大要素。
首先是員工結構變化。60、70后員工開始退出,員工主體正在走向80后、90后甚至00后群體,員工流失率高、跳槽頻繁。
其次是技術人員供不應求。連鎖化、中央工廠等規模化發展所帶來的智能化設備的應用,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急劇擴大。“一旦生產環節出現問題,缺少快速解決問題的人。”江蘇一位老板苦笑著說。
三是高端人才一將難求。很多餅店嘗試去打造高端產品,卻很難在本土請到如意的師傅。很多老板不得不花重金從日本、我國臺灣地區請過來,成本高。
面臨這些問題,不少企業已經開始破解,如國內某知名面包工廠,開始注重自身員工的提升和培養,如安排員工到國外培訓。
安琪酵母全球烘焙業務總監宋宜兵則表示,解決2.0時代的人才瓶頸,除了培訓外,還應從以下方面來解決:一是大力普及智能化設備,如使用德國MIWE烤爐,降低勞動密集程度,實現多功能模塊組合,將復雜的面包制作簡單化;其次,是盡量減少那些需要工人從事的比較復雜的工序,比如雕刻、裱花等,多采用標準化的、易于機械化手段操作的工藝;最后,就是要大力推廣新技術。例如,冷凍面團技術、預醒發、預烘烤等面團技術,可降低人工操作強度、提高生產的便利性。
適應電商潮流
《現代烘焙》雜志社總編陳戟表示,地下烘焙餅店不應把電商視為對手,而更應看作是一種產業擴大的機會,并可運用互聯網手段加大宣傳,更可利用自身的優勢來適應電商的發展,更好做大做強烘焙行業。
“消費者最關心的其實有一個食品安全問題,而線下實體店在這方面應該更有公信力,實體店恰好可以發揮自身優勢,以及通過O2O的融合,發揮自己在教學、配送等方面的能力。”陳戟說。
在一些城市已經出現餅店利用現有門店開展DIY體驗,以此來擴大人流量、吸引消費者參與獲得樂趣,并以此來展示自己在原料、食品安全、專業性服務等方面的優勢。
“將來的餅店,不僅賣面包、蛋糕,也賣原料,通過消費者的體驗,引入一些原料品牌,或者通過OEM貼牌,使其成為高端家庭烘焙原料的售點。而這樣一種模式,完全可以采取電商的模式,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
吸引消費者的“家庭手工烘焙”,在原料上具有很大誘惑力,它們多采用進口高端原料,例如法國淡奶油,倡導天然、有機等理念。而如果餅店也引入這些原料,并依此來打造高端品牌,例如好利來的黑天鵝,優勢可能更加明顯。
工業化、智能化生產也是目前餅店連鎖和食品加工企業的最大優勢,如果按互聯網營銷思路,在烘焙產品的加工和生產過程引入消費者的參與,實現個性化定制,也是一條很好的思路。
實現跨界融合
奧地利咖啡專家GuidoHoracher對德國的餅店行業做了長時間的跟蹤。“德國的餅店正在將咖啡業務演繹成為新的增長點。”GuidoHoracher如是說。
據統計,德國的焙店在引入專業咖啡品牌后,整體的營業額增長了33%。
GuidoHoracher說,在2000年,咖啡在德國各個消費場所中,是以咖啡屋和自動售賣機等為主。而至2016年,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是:烘焙店成為了咖啡消費的第一大場所。在歐洲其他國家也是如此。
GuidoHoracher提供的數據表明,咖啡在烘焙店的消費占所有咖啡消費渠道的比例已經高達36%,其遠遠高于處于第二位的自動售賣機15%的份額。
GuidoHoracher還發現,德國超過500家餅店在引入奧地利知名的咖啡品牌——謝爾夫之后,不僅咖啡熱飲產品銷量大增,而且有效的帶動了烘焙店中其他所有產品的消費,比如零食類就增長了55%。
麥當勞、肯德基等大鱷,近年來也正在把咖啡業務納入中國各個門店。
對亞洲餅店業研究較多的中華谷研所所長施坤河認為,過去大陸的餅店以西式烘焙為主流,但實際上可以引入品種更為豐富的中式烘焙產品,比如中式的酥餅、糕點等。這些產品在日本、東南亞和我國臺灣地區,都是餅店當中消費的重要品種,不亞于西點烘焙。
熱飲、冷飲、冰激凌等的引入,中式與西式的融合,讓餅店突破現有的業務,實現跨界融合,或將為中國烘焙餅店業創造一片新的天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