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分論壇“企業走出去”于9日下午15時45分在國際會議中心一層東嶼宴會大廳 D舉行,特邀嘉賓為 APCO 首席執行官、創始人 Margery Kraus、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永隆銀行有限公司董事長、前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蓋茨基金會總裁 Mark Suzman、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SOHO 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欣。此次分論壇由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主持。會議主要圍繞三點來談:- 勢(視野與思維方式)- 道(規律與創新)- 術(技巧與方法)中國廚房設備網副總于鳳海先生受邀參加此次論壇。
博鰲亞洲論壇2014企業走出去會議現場
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永隆銀行有限公司董事長、前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
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 APCO 首席執行官、創始人 Margery Kraus
蓋茨基金會總裁 Mark Suzman、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
SOHO 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欣
會后中國廚房設備網副總經理于鳳海(右一)與各國企業家合影留念
“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會”于4月8日-11日在海南博鰲舉行。上圖是分論壇“企業走出去”
4月9日,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進入第二天,當天下午舉行了“博鰲對話”專題系列,對話專題邀請了中外企業界人士和中國前政府官員專門就中國企業“走出去”所面臨的機遇挑戰以及對策建議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參加博鰲對話3“企業走出去”議題的嘉賓包括: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永隆銀行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蔚華、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APCO(安可)首席執行官Margery Kraus、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全球政策與倡導總裁Mark Suzman等人。
本次博鰲對話關于“企業走出去”的議題,嘉賓主要探討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企業走出去”如何解決融資難的問題;二是企業如何才能夠真正融入當地市場和社會。各位參會嘉賓分別根據以前的經驗對以上兩個問題做了精彩的闡述。
走出的企業面臨融資難題
參與“博鰲對話”討論的張國寶認為,目前企業“走出去”遇到的主要障礙是融資問題和信用擔保問題。而馬蔚華認為,中國本土銀行在全球的網絡尚未形成,中國金融參與國際化的進程比較滯后,這就導致了中國企業在境外融資較為困難。同時,“走出去”的企業在中國國內融資也受到很多制約,信用擔保渠道單一,擔保額度有限。
馬蔚華指出,一方面,貸款不能成為資本金來源的規定使得中國企業無法將國內貸款拿到國外去,尤其是民營企業,由于得不到政策性銀行的支持,面臨比國企更大的融資難度。另一方面,信用擔保額度有限,超過2000萬美金需要財政部批準,這也給中國企業“走出去”制造了障礙。
馬蔚華還指出,中國企業一旦在境外設立企業,同樣難以從境外獲得融資,因為企業設立之初,資產負債率很高,盈利很少,所以境外的銀行不會輕易提供融資,而中國企業在國內的信譽尚難以得到境外銀行的承認。
鑒于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所面臨的融資難題,與會嘉賓建議政府應該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所遇到的融資困難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從而進一步推動新一輪的“企業走出去”大潮的出現。
在“博鰲對話”討論會上,馬蔚華和張國寶等嘉賓建議,在中國金融尚未“走出去”的背景下,國內的金融機構和政府應該給“企業走出去”多提供一些融資支持,拓寬信用擔保渠道,比如設立民間的為企業“走出去”的擔保機構,同時進一步提高信用擔保的額度,為企業解決“走出去”的融資難題。
積極推行“中國金融走出去”
去年年底,中國政府明確表示,將建立以備案制為主的境外投資管理體制,以便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可見,政府也在宏觀的管理層面積極探索針對中小企業走出去融資難的解決之道,相信這個問題在不久一定會逐步緩解。
馬蔚華在博鰲對話會上指出,目前,中國本土銀行的全球網絡尚未形成,中國金融走出去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即使中國的銀行在境外設立了分支機構,要想熟悉東道國的市場環境也還需要時間。眾所周知,中國金融機構的“走出去”與商品和投資領域的“走出去”相比還處于初級階段。不過中國正在摸索以自己的方式涉足國際金融市場。
有分析認為,從政府的角度看,應該積極深入推進中國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改革。從銀行業的角度看,要想加快自身的轉型和發展步伐,必須要積極探索符合自身發展實際需求的海外擴張之路,而不應該僅僅滿足現狀、自我封閉裹足不前。總之,中國金融力量應該積極以符合自身實際需要的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進而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和后勤保障。
外方嘉賓認為應帶著品牌走出去
在今年的“博鰲對話”討論會上,雖然很多中方參會嘉賓認為融資難是制約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最大障礙,但一些來自西方的參會代表則并不完全贊同。如APCO首席執行官Margery Kraus以及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全球政策與倡導總裁Mark Suzman則認為金融因素對任何企業而言都是一個挑戰,中國企業往往過度夸大了融資難等困難而忽視了投資對象當地的外部因素。
他們認為“走出去”的企業應該真正去了解開展業務的國家和地方的文化,要了解大的環境,了解第三方的觀念,同時也一定要了解當地不同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文化,并且要培育自身的技術優勢,中國企業需要跨越式的進步才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發展。概括地說,那些已經或正準備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綜合實力,包括建構新的企業文化以更好地適應和磨合當地經濟社會環境。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很多中國企業的產品由于沒有品牌效應,因此商業利潤的大部分大多被擁有品牌的外國公司賺走,因此,中國企業要想順利地快速“走出去”首先應將自己的品牌帶出去,并盡快擴大中國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不應抱著“賺一筆就走”的消極心態只專注于低水平地重復和模仿別國或當地的品牌,畢竟“山寨”產品的市場潛力是有限的。當然,要想樹立自己的品牌說易行難,這些都需要那些選擇“走出去”的企業及時主動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積極打造中國企業的世界品牌。
走出去的企業要學會與外國工會相處
與會嘉賓還認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以后經常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從根本上講,這些“水土不服”的問題都涉及到中國企業和中國式企業文化同當地社會文化和企業文化的碰撞和磨合的問題。所謂企業的文化磨合問題,概括地講就是要努力通過一致的企業文化讓不同國家的人可以在一起很好地工作,增進企業收益。
柳傳志在對話會上以聯想為例,強調了企業文化與當地文化磨合的重要性。以聯想為例,聯想核心高層管理層中有4個不是中國人,并且在全球各大區域的一把手都不是中國人。因此,柳傳志特別強調文化磨合問題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必須要做好的功課。
如何同西方國家工會打交道也是“走出去”的中國企業經常遇到的挑戰。馬蔚華認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家大都會遇到三大問題,除了上述的融資難困境和文化差異問題以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企業如何同西方國家工會打交道的問題。由于國外的工會性質和組織形式和國內工會相比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異,因此中國企業在同西方工會打交道時往往會感到不適應或者無所適從,從而解決起來也會遇到很多困難。
從目前來看,投資海外的中國企業正在遭遇越來越多的勞資糾紛。很明顯,極少有中國企業對此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目前,中國企業投資的熱點地區包括東南亞、非洲和拉美等地區,而這些區域的用工制度恰恰和國內差異很大。工會或是勞資糾紛,正在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不得不直面的一大難題。
“企業走出去”需要多種服務
要想破解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難題,絕非短時期的某幾項政策舉措就能順利完成,這需要中國政府、企業自身、以及國際市場及國際商業環境多重因素之間的積極互動。
政府除了在政策優惠、制度保障、金融扶持等宏觀政策層面積極引導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外,還應該盡可能多地動員所有政府可以調動的行政資源,為中國企業積極“走出去”保駕護航,并提高有效的服務。例如,今后應繼續進一步擴大中國各駐外使領館,尤其是使領館商務處的職能和工作范圍,使之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高效服務于企業“走出去”。
除了中國政府積極為中國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外,還應該積極整合有效的社會資源,如一些非政府機構、國際組織等也可以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服務鋪路。博鰲亞洲論壇的平臺作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博鰲亞洲論壇自身所具備的日益上升的國際影響力和在國際企業界的廣泛聯系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搭橋鋪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近幾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議題設置上看,關注民營企業發展和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實施逐漸成為近年來博鰲亞洲論壇關注的熱點議題。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大使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明確提出,博鰲亞洲論壇愿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優勢,在企業“走出去”和“請進來”方面都作出貢獻,為中國企業與全球伙伴建立合作關系,發揮橋梁與紐帶的作用。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