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一個把自己的理想付諸實施的過程,需要把人的智謀和各種資源相結合,非持之以恒難行,非業務精專難成。而創業者必須具有持久的激情,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腳踏實地的態度,同時需要有勇氣面對困難和失敗!
從一名普通學徒到集團公司老總;從一名初中畢業生到復旦MBA碩士;從月收入只有幾百元到資產過億,每一件普通人都需要用十幾年去完成、或是十幾年都完成不了的事,他卻同時交出了3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而他也由此成為“上海銀行杯”首屆上海青年創業先鋒,同時還被共青團奉賢區委員會、奉賢區青年聯合會評為2006年度“奉賢區十大杰出青年”。他,就是陳慶峰,一個憑借不懈努力,在奉賢締造了創業“神話”的年輕人。
不愿再花父母的錢 16歲離家闖天下
建筑在中國,是一門悠久的、講究的、純手藝的行當,師徒、父子世世相襲是其行業的特點。陳慶峰的童年就是在工地上玩耍度過的。“記得我還很小的時候,我父親去工地工作,就一直把我帶在身邊了。”
童年的軌跡,冥冥之中,似乎也預示著陳慶峰將來的道路。
初中畢業那年,陳慶峰發揮失常,離中專投檔線還差了幾分,為此需要自費上學。
當時已經滿懷愧疚之情的陳慶峰,又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聽到父親在和親戚談話時,用“讀書不夠認真”來形容他。個性倔強的他不愿意再花父母的錢,決定自己出去闖天下。
于是,16歲的陳慶峰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
“就是學泥工,從這一行當中最基本的做起。”由于年齡較小,當時的陳慶峰還被工友們戲稱為“童工”。
富二代甘愿睡瓦房 3年苦熬做學徒
學了一年之后,陳慶峰跟著師傅去浦東做工程。
其實,當時陳慶峰的父親就已經是奉賢當地的千萬富翁。雖然已經是“富二代”,但是,陳慶峰從小到大,就不像“太子爺”,反似“草根一族”。“我并不像外界想的那樣含著‘金湯匙’出生,實際上我見證了父輩們的成長,目睹了他們從小作坊慢慢做起來的艱辛。”陳慶峰說。
為了不讓父親看扁,更為了證明自己,陳慶峰堅持要像父親那樣白手起家,而且他發誓要做出個樣子再回來。
為了盡快了解各種大型施工設備的結構和運作,以及建筑行業內的各種特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陳慶峰堅持吃住在工地。
白天,他扛鋼筋、背水泥、打樁子,塵土和著汗水混得滿臉全身都是。
晚上,躺在搭在荒草地上的臨時工棚里,他和伙伴們把木板當床,手電筒當燈,常常沒說上兩句話就累得睡過去了。第二天,又周而復始。
工棚設施簡陋,沒有門窗,天熱的時候蚊子、蒼蠅滿天飛。僅僅過了一個夏天,陳慶峰就曬得漆黑,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當時我女朋友來看我,都不認得我了。”
而這樣的日子,陳慶峰在浦東一待就是3年。
籌劃干“垃圾活”創業 當年營收300萬
對有些人來說,離開,是為了回來。
在浦東鍛煉了3年之后,陳慶峰又回到了奉賢。但是,這一次,他的目標不是打工,而是創業。
1998年一個春寒料峭的夜晚,在奉賢一個不起眼的屋里,陳慶峰和幾位老朋友圍坐在一張桌子旁,已經議論兩個多小時了,主題詞是籌辦工程成套建設公司。
“我是豁出去了!你們干不干?資金我來籌措,贏了大家有份,怎么樣?”陳慶峰擲地有聲的話語感動了朋友們,大家紛紛表態:“兄弟,你這么講義氣,又懂行,我們跟你干了!”
“商機多得很!這種開膛破肚挖地道的‘垃圾活兒’,攀樓碰電很驚悚的冒險活兒有人還不想干。只要大家齊心合力,一定會贏!”陳慶峰自信地說。
“上海東翼工程成套建設有限公司”就這樣成立了。陳慶峰任總經理。當年9月份正式運作,到了這年年底營業額已達300萬元。
半年沒接到一單生意 倒計時峰回路轉
雖然首戰告捷,但是好運卻沒有持續多久。第二年,上海東翼工程成套建設有限公司就遭遇到了“成長的煩惱”。
不知從何時起,生意開始日漸冷清,陳慶峰常常是每天一大早就出門找生意,但往往是到太陽下山的時候,卻仍然一無所獲。這樣的情況,在1999年下半年更甚,整整6個月,陳慶峰幾乎一單生意都沒有接到。
1999年的最后一天,當人們正在為新千年倒數和歡呼的時候,陳慶峰也在心里為自己的公司倒數,截然不同的只是心情。
每個月數萬元的投入和精神上的壓力,讓這個年輕人已經支撐不下去了。更讓陳慶峰絕望的是,未來茫茫一片讓人看不清方向。
結束,還是繼續?這是一個必須得面對的問題。“再熬一段時間吧,半年后如果還是接不到工程,就結束。”陳慶峰對自己這么說。正是這半年的堅持,讓事情出現了峰回路轉的變化。
這時,陳慶峰知道,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盲目地尋找了,在反復思考了公司的出路之后,他又請人策劃了執行方案,最后,終于在供電局接下了電力工程的生意。
不斷拓展超越父輩 34歲成就億萬身家
5年后的2003年,當市場都在爭奪這塊“蛋糕”時,陳慶峰進行了第二次創業,擴大經營范圍,組建了“上海東奉電力市政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他任董事長,并以“誠信、優質、平價”贏得了市場。到了2005年底,公司的營業額就突破了2個億。
不靠父蔭,卻超越父輩,陳慶峰兒時的夢想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2006年,陳慶峰進行了第三次創業,他出資組建了擁有二級施工資質的“上海東奉電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使公司走上了集團化、規模化的軌道,極大地提高了競爭力和市場份額的占有量。近兩年來,公司更是成為了奉賢區真正意義上的“龍頭企業”。數據為證,公司今年以來完成的產值已經高達12.8億元。
更為可貴的是,除了創業,在學習的路上,陳慶峰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前進的步伐。從1999年9月開始,陳慶峰一直利用空余時間去學校進修,如今他已經從上海復旦[2.92 4.29%]大學管理學院MBA班順利畢業。
從當初16歲離家闖蕩社會的懵懂少年,到現在34歲事業有成的億萬富豪,18年,白手起家的陳慶峰終于用自己的行動,一步一步實現了自己的建筑夢。
【記者手記】
自覺吃苦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在生活中,在事業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凡成功者,都是能吃苦的人。先吃“苦”,然后才會享受到“甜”的味道。所以,能吃“苦”是一種資本,一種保證今后能夠得到“甜”的資本。
雖然說,任何創業者在創業的道路上都不可能一馬平川,能吃苦是創業者應該必備的素質之一。但是,與之前的青年商人相比,陳慶峰身上最與眾不同的是,他“自覺吃苦”的精神。
作為一個“富二代”,陳慶峰完全可以不用奮斗,就能舒舒服服地繼承家業。但是,他卻不靠父蔭靠自己,選擇了白手起家,16歲出門闖天下,過起了艱苦的“工地生活”,主動去吃各種各樣的苦:身體勞累之苦、工作辛苦之苦、環境惡劣之苦、氣候難耐之苦……
一個人如果身體上不怕勞累,奮斗中不怕艱險,那么,還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記者以為,“苦盡甘來”應該說的就是此中的道理吧。
陳慶峰:16歲闖天下 34歲成億萬身家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