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盛大廈16層的窗戶朝南望去,能看見著名的天河城購物中心,這里是廣州市的中心區域,人流熙攘,熱鬧嘈雜,真功夫餐飲連鎖的總部就在這里。自前妻潘敏峰和她的哥哥潘宇海、潘國良8月12日沖撞這里以來,每天公司大門都有4名保安輪流駐守,陌生人進來先需盤問,公司員工則重新啟用了員工牌。這里是風暴的中心,每個人都是驚弓之鳥。
在內訌事件爆出之后,蔡達標的辦公室就一直空著,偶爾有人進去也是因為公司缺乏會議室的緣故。38歲的蔡達標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臨,紛爭也是在意料之中,潘宇海不惜一切代價來討要他認為屬于自己的東西,處于風暴中心的蔡選擇了暫時的消失。他選擇對媒體保持沉默。
潘宇海現在無法預計下一步該怎么走,他不知道自己應該要什么:錢或者管理權?對于這家曾經傾注自己全部心血的公司,他似乎無從懷念。早在去年年底,潘宇海就已經徹底喪失了對自己一手創立起來的公司的管理權限,真功夫現在已經不屬于他,即使他手上與蔡達標一樣握有47%的股權。
一個握有公司47%股權的股東應該如何退出公司,真功夫的掌控者蔡達標并沒有冷靜地考慮過。
三個人的創業故事
許多年之后,當有人問起蔡達標的創業經歷時,他總是像說故事一樣說起他在《麥當勞的神話》一書里尋找到的創業靈感,從此確定了他1994年之后做快餐連鎖的夢想。事實上,他的創業歷程遠比這個光鮮的故事要復雜。據《創業家》走訪調查:1989年5月輟學之后,蔡達標進入其父親手下的一家摩托車制造廠學習維修,每月領300元薪水;兩年后,不喜歡只做打工仔的蔡達標離職與妻子潘敏峰一起辦起了五金店;1993年,生意慘淡的五金店倒閉,蔡達標被迫投靠潘敏峰弟弟潘宇海在1990年創辦的168甜品屋;1994年4月,在與潘敏峰、潘宇海合計之后,蔡達標和潘宇海各自出資4萬元將168甜品屋改名為168蒸品餐廳,店鋪開在東莞長安鎮霄邊村107國道旁,至此蔡達標的創業算是略有眉目。
一位與潘、蔡二人認識多年的人向《創業家》介紹,在創辦168蒸品餐廳之前,潘宇海很早就和蔡達標認識,因為姐姐潘敏峰從小學起就和蔡達標是同學,后來升級成為戀人。潘家是香港廚師世家,潘宇海是這個大廚家庭的繼任者,是一個天生美食迷。他學習能力很強,喜歡和各路廚師切磋技藝。168蒸品餐廳創立之初,潘宇海經常到東莞各個星級酒店嘗試廚藝,回來之后自己調試模仿也能做出大同小異的美食。同樣味道、相差數倍的價格吸引了大批的顧客前來。雖然餐廳每天11點才開業,但是早上九點多就會有人前來敲門。后來成為真功夫董事會成員之一的周明回憶,他1994年從麥當勞跳槽到168蒸品餐廳時,這個70多平方米、只有7個員工的小店月銷售額可以達到30多萬元,生意好得離譜。
餐廳生意逐漸紅火,168蒸品餐廳開始有了公司的味道,三人之間的分工也變得明確起來:蔡達標負責品牌總體策劃,潘宇海負責產品質量管理,潘敏峰負責餐廳財務記錄。這個架構彼此制約均衡,很少有爭吵產生。1997年,情況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一年蔡達標和潘宇海聯合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研制出后來一舉攻克中式快餐標準化難關的“電腦程控蒸汽柜”。這項令蔡達標津津樂道的技術讓168蒸品餐廳徹底告別了作坊式的運作模式,走上了標準化連鎖的擴張道路,這也給了蔡達標一個反客為主的機會。
在“168時代”,由于不能規模化生產,餐廳的拓展只有3家,整體的主導權基本掌握在潘宇海手上。那是一個菜品決定一切的時代,潘宇海親自研發和掌握著菜品的配方,有著策劃才能的蔡達標很難施展自己的才華。“電腦程控蒸汽柜”技術出臺以后,潘宇海相對顯得輕松一些,他不再需要監督菜品質量,巨大而嶄新的機器能夠代替他識別一切。而對于蔡達標來說,標準化問題的解決讓他從后臺躍上了前臺,他開始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夠改變整個行業。
更名引發第一次沖突
1997年底,蔡達標和潘宇海商量后注冊成立了雙種子飲食公司。在最初的股權分配上,潘宇海占50%,蔡達標和潘敏峰各占25%。雙種子的LOGO是兩顆小種子的圖樣,設計來源于《易經》中的陰陽符號。蔡達標對此的解釋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互為補充,我們都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這有點類似于兩人的創業誓言,彼此寬容,然后共同前進。
2004年,蔡達標出資400萬元請葉茂中對雙種子展開全方位的市場調研和品牌策劃,進行企業升級。葉茂中給出的方案是:放棄“雙種子”,啟用“真功夫”新品牌,以體現“征服自我,超越極限”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真功夫”的提出是典型的帶有蔡達標式的方案:聰明、張揚、侵略性強。但是董事會上許多人仍然反對啟用這個方案,潘宇海便是反對聲最強的一個。這是兩人第一次浮于臺面上的激烈爭吵,誰也不會忘記當時的情形。一位當事人向《創業家》回憶說,那段時間幾乎天天開董事會,每次都和打架一樣,作為兩派代表,蔡潘兩人各自承受著巨大壓力,潘宇海甚至數度落淚。蔡達標沒有潘宇海那么激動,他的感情比潘埋藏得更深,并不是一撬而動。
蔡達標認為“雙種子”無法打開一線城市的市場,即使市場反響不錯,由于大城市的運營成本和品牌的自身限制,利潤率非常之低,擴張起來不是長久之計。潘宇海覺得“雙種子”經過多年的經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美譽度與影響力,尤其在華南地區有著深厚的顧客基礎,品牌價值至少在幾千萬以上,如果貿然轉型,風險很大。
這次爭吵的結果以蔡達標的勝利告終,同時也確立起了以蔡為核心的真功夫團隊。事實證明,這是一次成功的策劃,蔡達標的方案幫助公司洗牌成功,贏利能力逐年遞增,真功夫隨即進入高速發展通道。
積蓄的裂痕
在公司內部,蔡達標被公認為睿智而具遠見。
一位在公司內部工作了7年的資深員工向《創業家》透露,早在轉型之前,蔡就和潘商量過公司管理權的問題。那時候,真功夫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家族企業,蔡潘二人各占50%(蔡加上其妻所持25%),誰也沒有公司的最終決策權。為了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在2003年蔡達標向潘宇海提出出任公司總裁(之前一直由潘宇海任公司總裁),并且在董事會上承諾5年換屆。潘宇海深知蔡達標的策劃才能,為了全局利益,潘宇海退居幕后,負責起了粵西、華北地區的開拓工作。蔡達標于是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真功夫的代言人,相繼出現在各大媒體上。
在日后的媒體報道上,蔡達標被塑造成了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模樣。這個開拓中式快餐連鎖的先鋒在紙面上文思敏捷、熱愛功夫,但是私底下蔡卻很沉默,即使是在董事會上,他也很少發表意見,真功夫內部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很多時候,潘覺得自己并不了解這個一起打拼的朋友,不能掌控公司的發展。
2006年9月,蔡達標和潘敏峰15年的感情宣布破裂,兩人協議離婚。為了爭取到子女的撫養權,潘敏峰放棄了原本屬于自己的25%的股權。一位真功夫核心人士向《創業家》透露,這讓原本動搖的潘宇海情感上再次蒙上了一層陰影,加上股權均衡對立,潘宇海越來越覺得自己在公司戰略上難以施展拳腳,他更多地變成了一個前線的執行者。他基本上主要負責公司在各個區域的拓荒工作,2004年是東莞及粵西,2005年至2007年是華北、華東地區。
在與潘敏峰離婚之后,蔡達標覺得此時應該是一個去家族化的好機會,他決定引入風投來解決這個問題。今日資本的徐新從2005年開始觀察真功夫近兩年,兩人第一次見面就聊了3個多小時。徐新最大的質疑來自兩人50對50的均等股份,她以多年的經驗告訴蔡達標,這并不是長久之計,局面需要盡快改善。這正好說中了蔡的心頭病,只是真功夫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從銀行貸款,一直依靠自有資金發展,并不缺錢,所以蔡當時沒有接受徐新的提議。
2007年初,蔡達標開始為引入風投做準備。他在真功夫開始推行內部管理的“精益工程”,使公司由“情理法”轉向“法理情”的標準化管理。2007年10月,真功夫引入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兩家風投約3億元人民幣注資。公司整體管理結構隨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股權方面,蔡達標與潘宇海兩人各占47%股權,今日資本徐新占股3%,中山聯動黃建偉占股3%;董事會上,原本的5位董事是蔡達標、潘宇海、潘敏峰、周明和萬偉民,此后則變成了蔡達標、潘宇海、雙種子董事一名以及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委派的董事兩名;企業由原來的私人企業變成了中外合資公司。
資本的進入本來是一次解決雙方沖突的最好機會,可是蔡達標和意識到問題的徐新并沒有真正抓住這次機會。
不惜一切的決裂
此次的變動讓潘宇海甚為不滿,他覺得自己徹底被邊緣化。
改革期間,原真功夫董事周明、華南區總經理易正偉等老員工的離職削弱了潘宇海在公司的勢力,新晉的員工和空降的高層許多都不了解潘的背景。企業性質變成中外合資公司之后,股份多少便不再是決策依據,替代的是董事會票數。由于新的董事成員大多在蔡的控制范圍內,這就導致了潘的決議很難執行。
據知情人透露,到2007年底時,潘宇海和蔡達標已經作別了以往的兄弟情誼,公司里的人只要看見兩人見面,不出5分鐘就會面紅耳赤。幾次三番下來,潘宇海明白這個公司已經不在他的控制之內。2008年初,潘宇海向董事會申請一直亟待展開的多品牌戰略,創建哈大師牛肉面。董事會最終答應了潘宇海的提議,決定注資5000萬元,支持潘創建真功夫的全資子公司。蔡達標當時覺得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潘宇海如果有屬于自己的公司,兩人在真功夫戰略方面的爭吵就會少很多,這樣也不會影響公司的執行力。事實證明,2008年整整一年,潘宇海忙于哈大師的創立和推廣,確實較少過問真功夫的發展情況。
可惜這樣的情況僅僅持續了一年。蔡達標原本答應對哈大師注資5000萬元,迫于現金壓力,先期到賬1600萬元。在品牌創立之前,由于蔡潘兩人當眾允諾互不干預,所以蔡對于哈大師只是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并不強求實施。這些意見后來大部分都沒有被潘采納。
哈大師在經營一年之后,情況并不理想,資金卻已所剩無幾,對于潘宇海來說,他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就此死去,于是在2009年初他找到蔡達標,希望公司能將剩下的3400萬元馬上注入。真功夫在2009年的發展規劃是繼續擴張門店,因為蔡達標從來不做加盟店,所以公司的現金流變得非常緊張,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蔡達標只能表示哈大師的發展計劃要緩一緩。至此,出讓控制權、利益卻嚴重失衡的潘宇海完全憤怒了。潘蔡兩人的矛盾于是一觸即發,潘宇海遂決定報復蔡達標。
蔡達標在2009年初向銀行申請到了一筆1億元的無抵押貸款,用于當年的門店擴張。潘宇海得知消息后卻向銀行聲稱“兩大股東矛盾,貸款有風險”,生生把貸款推了回去。這是一件讓所有人都震驚的事情。蔡達標完全沒有想到潘宇海會以犧牲公司利益的形式來報復他,他事先想到過許多可能,然而事實還是超越了他心里的底線。
雖然在今日資本和中山聯動的聯合擔保下蔡達標最終還是申請到了貸款,但是潘蔡兩人此后徹底翻臉。而后面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就并不奇怪了:2009年8月12日,潘宇海哥哥潘國良手持潘宇海簽名授權的委托書到真功夫總部報道。潘國良是真功夫餐飲連鎖店華南區發展經理,在他出示的委托書上寫著“依2007年10月8日真功夫各股東《合作框架協議》第7.7條‘真功夫管理層……總經理由蔡達標方委派,副總經理由潘宇海方面委派’之規定,從即日起本人特委任潘國良先生為本公司副總經理,進駐真功夫總部辦公。”此次任命,蔡達標看做是潘宇海的一次私人委派,董事會隨后對于潘宇海和潘敏峰沖撞總部的行為表示出了嚴厲的譴責,潘蔡矛盾激化達到高潮。
即使是在矛盾高峰期,有人問蔡達標最傷痛的事是什么,他沉默片刻答案仍然是,和潘宇海爭執。潘宇海對于蔡達標的情感要單純一些,矛盾激化以后他對蔡就只剩下恨意,他認為是蔡讓他從公司管理層中出局,他已經不可能像年初那樣可以跟對方心平氣和地坐下來了。
蔡達標很早就知道這個矛盾遲早要爆發,他只是不能斷定是什么時間。據知情人透露,他曾經擔心潘宇海會在改革過程中阻撓或者在不久之后的上市前夕大鬧一場,現在真正對方鬧完之后他反而放心了一些,他覺得這些問題越早暴露越好,因為大家都還有時間來解決問題。蔡達標所謂的“問題”指的是潘宇海所持的47%的股權,無論如何這個比例也有些過高。在引入風投的時候,蔡達標曾經與潘宇海商量過股權變更的事宜,潘遲遲沒有答應,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以現在膠著的狀況重提舊事,蔡達標不用猜也知道答案。
蔡達標現在開始調整心態,準備在未來上市之前的兩三年內慢慢說服潘宇海出讓部分或者全部股權。這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但是在蔡看來,這是真功夫所有董事的期望,同時也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但這是潘宇海所期望的嗎?蔡達標又一次忽視了他的這個搭檔——不,現在應該叫對手的期望。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