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現代冰箱正式投入家用場景以來,食材儲鮮作為冰箱技術發展的永恒屬性,保鮮技術主導著產業發展的主旋律,也是冰箱廠商的競爭方向,更是用戶長期以來的使用痛點。導致食物變質的“罪魁禍首”是水分子細胞流失,水是生命之源,剛生下的嬰兒皮膚滑、嫩、緊致,而年老之后皮膚會變松弛、皺、無彈性。如果能解決水分子流失的問題,讓我們的商品一直保持細胞活躍,也就解決保鮮的本質問題。
隨著智能化技術的成熟與應用,給停滯的冰箱技術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使冰箱保鮮除菌等技術上得以突破。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方世東認為,電冰箱現有的保鮮除菌技術主要有臭氧、鈦光、負離子、銀離子、光觸媒、光動銀、紫外線、納米技術等。
業內人士向家電網稱,如果有一種新的保鮮技術,它或許可以考慮激活食材作為參與者的身份,改變以往保鮮技術由外向內對食材進行“凝固”的做法。有冰箱廠家則認為,市面上的溫濕控制只是暫時的障眼法,僅僅依靠外力并不能徹底保障食材在一定時期內的保鮮能力和生命周期,只有通過“里應外合”的手段才能徹底擺脫當前市面上的保鮮技術對食材造成的“表里不一”的現象,讓食材不再被動,而是成為冰箱保鮮的參與者,才能達到“精準”的效果。尤其是在廠商們在商品宣傳中提到的一些營養流失的數值,多是在其搭建的“實驗室環境”中取得,只能作為參考值。在日常生活中,現實效果與實驗室效果之間差了一個實驗室環境。
目前冰箱保鮮技術較多,但在食材保鮮上仍存在著技術壁壘。比如很多冰箱盡管溫濕控制比較精準,但冰箱內部使用一套循環方式,海鮮味串的整個冰箱里到處都是;或者保鮮區沒有進行分區,干貨和新鮮食材只能放在一起,造成干貨受潮、蔬菜脫水。一個問題得到解決,卻誘發了另一個問題,這就是為何在食物儲鮮的過程中,需要變頻、溫濕精控、分區儲存、風冷、風道技術等協同作戰的原因。相關人士指出,不少技術看似高端,但是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對“雙刃劍技術”的“補救性措施”,雙刃劍技術體現了“是藥三分毒”的副作用,便需要其他技術與其對沖,將副作用化解。由于蔬果所需要的溫度和濕度不規則和統一,溫濕控制技術無法為不同需求的蔬果進行保鮮,于是出現了分區儲存的設計和變溫區的出現,但是溫濕技術不是保險箱。一臺儲鮮能力不足的冰箱,會耗費用戶的大量精力和時間去處理冰箱里的食材。
值得注意的是,保鮮并不等同于“不變質”,變質是冰箱的最后一道防線。冰箱只能在短時間內以低溫保持蔬菜、水果、肉類等易腐食物的不變質,而保鮮冰箱則在一定期限里保證這些易腐食材的新鮮如初。據了解,果蔬的自身品性是其新鮮水平的固有本質,即是內因,而采取各種貯藏技術抑制食物的衰老是保鮮的外在因素,它只能對有保鮮需求的產品進行特性層面的彌補。不過果蔬本身具有一定周期的儲藏壽命,這意味著冰箱的保鮮功能并不是最主要的“功臣”。果蔬自身的化學成分(水和固性物)使得其在采收后出現成熟及衰老變化,其中,占果蔬組織中80%-90%的水分是影響果蔬嫩度、鮮度和味道的重要成分,與果蔬的風味、口感、品質密切相關。
果蔬采收后,水分得不到補充,在運貯過程中容易蒸發散失水分而引起萎焉、失重和失鮮。而在冰箱貯存的過程中,水分同樣會流失,而能夠掌控蔬果中的水分,無疑是掌控了食材保鮮的終極奧義。
保鮮是一個“解碼”的過程,但一定要做到精準控鮮,否則就是徒勞,反而還破壞了食材的結構。當前,回暖的冰箱市場正向高端化升級,競爭愈加激烈,產品的爭奪戰已經轉到對于產品技術升級開發的價值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廠家還是消費者常常會忽略一個問題,那便是食材實際上可能從源頭開始就已經進入衰亡狀態,比如生鮮超市的超強冷凍柜可能會成為殺死食材細胞的幫兇,保證食材保鮮從源頭做起。從過去的食材存儲空間,變成家庭的健康飲食管理中心,從過去的產品制造商,變成平臺資源整合方,開始打破與生鮮、商超、糧油等行業企業合作邊界,將成為廠商的搶灘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