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十三五”規劃期,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長河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具有非凡意義。為實現這一規劃期應當擔負的重大使命,需要以新思路,精心做大規劃。這樣的大規劃,理應于2015年醞釀成熟,發揮應有的前期指導作用。這意味著,對于確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走向來說,2015理應是非凡的一年。
既圓滿收官 又布局未來
“十三五”規劃期的最后一年,即2020年,是此前我國多項中長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截止年份。接下來的2021年,自然是未來新一輪中長期規劃的起點。因而,歷史賦予“十三五”規劃以雙重任務,既要為此前的中長期規劃圓滿收官,又必須面向未來,為實現下一輪新的中長期規劃,做好鋪墊。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圖像傳播高度保真,毫秒即至,全球化進程明顯提速,任何角落、任何方面的骯臟與落后,都將遭受質疑。因此,我們面對的未來,灑滿陽光,包括偏遠山區的幼童,人人都擁有進入新時代的機會和權利。在此大背景下,仔細對比“十三五”的上述雙重任務,不難理解,相對而言,布局未來、做好鋪墊比圓滿收官更為重要。
在本刊今年1期《“十三五”:為永續發展夯實基礎》一文中,劉潔強調制定“十三五”規劃必須向前看,謀求永續發展,筆者對此完全贊同,感覺提法非常好。制定“十三五”規劃一定要擺脫GDP增速下降帶來的消極心理影響,不是簡單被動地設法謀求穩增長,而是要跳出增長率局限,振奮精神,以人為本,講求實效,放眼未來,以勇追先進的大氣魄,制定繼往開來的“十三五”大規劃。
以人為本,講求實效,放眼未來,勇追先進,就是要爭取縮小國內與國際兩個領域內的差距。首先,要下決心,大力縮小國內的城鄉差距,這是第一要務。以大氣魄制定“十三五”規劃,要敢于提出在今后20~30年內,使鄉村人均收入增幅顯著高于城鎮人均收入增幅,實現城鄉人均收入大致相等的戰略目標,讓“鄉下人”的稱謂,永遠成為歷史陳詞。在早已習慣城貴鄉賤的人們眼里,這個目標或許屬于非分之想。但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全世界至今究竟還剩幾個城鄉人均收入差距超過3倍的國家呢?即使回過頭去看古代,縱觀整個人類歷史,古今中外恐怕也鮮有先例。因此,城鄉居民之間的這種巨大差距是不可容忍的,必須盡快改變,各個發展目標一定要納入到“十三五”規劃中來。
其次,要加快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人民生活差距。其實,我國人民與發達國家居民之間的實際生活差距,主要表現在鄉村,城市次之。如果單看城市,有城市戶口的我國大城市居民的實際生活,除了交通堵塞、空氣污染、自來水質量標準和獨棟住房占比偏低之外,其他方面的差距并不懸殊。因而,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關鍵在于縮小國內的城鄉差距。真正消除了城鄉差距,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也就不難消除了。
應當重點規劃的幾個領域
為實現上述“兩個縮小”的戰略目標,制定“十三五”規劃,需要重點突出以下幾個領域,不僅要規劃出明確發展方向,還應當拿出切實可行的貫徹措施。只要這些方面真正上去了,人民普遍得到實惠,GDP增長率無論高低,都是千秋業績。
(一)加強社會保障,提高國民福利。如果完全從生產勞動角度,主要依靠發展農業生產和增加農民進城務工機會,來提高鄉村人均收入,那么,由于物質生產的增速畢竟有限,在“十三五”規劃的5年時間里,并沒有切實把握能夠大幅度縮小城鄉人均收入差距。因而有必要考慮其他輔助措施。現實有效的社會輔助措施,是由中央財政通過發行特別國債籌資,依據鄉下人與城里人平等的原則,在社保方面消除對鄉下人的歧視,給予鄉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完全同等的社會保障和國民福利。只要下決心這樣做,就能夠在“十三五”期間內,首先消除城鄉低保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為徹底拉平城鄉整體人均收入,奠定堅實基礎。
(二)加強國土整治,保護生態環境。空氣污染,江湖污染,土壤污染,嚴重的污染問題,帶來繁重的治污任務。污染對全民族的實際損害,不亞于大規模的外國入侵。因此,必須向各類污染宣戰,立即開始加大國土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這是舉國上下早已形成的共識。制定“十三五”規劃,需要各地區和每個產業都把治理污染、保護環境、整治國土、建設美麗中國的任務擺在首位,提出強有力措施,切實加以實施。
(三)建設新型鄉村,推動都市改造。鄉村建設的實際作用和巨大影響,不限于鄉村本身,而是決定著整個國家的面貌。無論城市的樓房建多高,如果廣大鄉村的面貌不改變,中國在世界上就永遠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度。更確切地說,如果貧困鄉村的落后面貌得不到改變,其他地方越繁榮,反而表明這個國家的公共政策十分落后,各級政府官員及其選民們嚴重缺乏應有的公共政策意識,甚至可以說整個民族缺少同情心,公共道德很低。僅僅為了證明我們還是個具有平等意識和富有同情心的民族,就有必要把大規模新鄉村建設納入“十三五”規劃,啟動消滅貧困鄉工程。
從全國范圍看,經濟開發區過多,居民住宅區過密,是很多城市的通病。開發區過多,大量浪費寶貴土地;居民區過密,人擁擠,不宜居。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3點。一是稅收制度重商貿環節輕消費環節,促使地方政府大辦開發區。二是城鄉土地制度不合理,法律禁止市民到郊區購地建房。三是城市郊區的交通與供排水設施落后,客觀上妨礙市民移居郊區。由此形成的城市居住格局,不符合人性化的未來發展方向,晚改不如早改。因此,建議在制定“十三五”規劃工作中,將都市改造問題納入議程。
(四)發展國民教育,完善基礎設施。社會以人為本,人的素質越高,國家越發達,社會越和諧。提高人的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發展國民教育。展望未來,在發展國民教育方面,我國面臨雙重任務。一方面,要加快普及12年義務教育,穩步提高大專院校升學率,從學歷上提高全體國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另一方面,要改革教育制度和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從小學到大學和研究生階段的各級教育水平。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顯著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但直到目前,我國還有很多地方沒有修通鐵路或公路,不少城市的公共場所缺少飲用水設施,文體與醫療衛生設施也顯不足。制定“十三五”規劃,各地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普遍提高全民福祉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五)促進科技創新,扶持新興產業。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明顯加快,為國民經濟登上新臺階作出巨大貢獻。從全球范圍看,科學技術進步還在進一步加快,新興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任何國家和地區稍有懈怠,都會落后于世界潮流,失去競爭力。在這樣的形勢下,制定“十三五”規劃,當然不可忽視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問題,各地區和各產業主管部門,都需提出適合自己情況的促進科技創新、扶持新興產業的具體措施。
需要配套的財政金融政策
落實上述規劃,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只要資金充足,上述各種事情都不難辦到。目前我國社會資金充裕,外匯儲備數額巨大,看總量,資金不少。問題在于手中有錢的人,多數不愿意出錢辦上述事情,而有責任辦這些事情的各級政府,卻缺少所需資金。這是一個資金余缺錯位的矛盾。解決這種矛盾,需要改革財政金融體制,優化財政金融政策。在這方面,“十三五”規劃需要在思路上有大突破,實踐中邁出大步伐。
(一)改革財政體制,優化財政政策。財政籌集資金,從大的方面看,無非4條途徑。一是征稅,二是借債,三是變賣或出租資產,四是政企合股。四者相比,在社會資金充裕的當前情況下,借債最為便利,實際成本最低,對社會其他活動主體的消極影響最小。存在的唯一弱點,是不易被理論界和輿論媒體充分理解,往往遭受不應有的質疑和譴責。
“十三五”啟動大規劃,需要在財政理論上有大突破,以科學方法觀察世界主要國家的公債發展史,從中總結出經得住歷史時間檢驗的公債理論。發達國家數百年的實踐表明:公債余額趨于增長,舊公債是用新公債償還的,財政在稅收之外利用巨額公債資金,是發達國家之所以能夠發達的重要原因之一。借鑒發達國家的長期歷史經驗,我國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及其之后的30?50年內,需要特別注意發揮公債的應有作用,敢于大膽通過發行公債,籌集足夠的資金,辦好各類必須辦的公益事業,興建各種應該建設的公共工程。
(二)改革金融體制,完善金融政策。金融的重要職能,就是調劑資金余缺,因而是化解上述資金余缺錯位矛盾的特效良藥。為了更好發揮金融的資金融通作用,在“十三五”規劃期間,需要充分利用網絡工具,重點在發展直接融資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加快發展速度,大幅度提高直接金融的占比。在間接金融方面,應當把廢除項目資本金最低比例要求,作為“十三五”期間的一項改革重點。
世界上發展時間最長、經驗最豐富、運作最成熟的直接融資方式,是債券融資。但時至今日,我國的企業債券融資占比很低,應當在“十三五”期間,盡快消除企業債券發行行政審批的瓶頸制約,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積極促進債市發展。與此同時,股權融資與產權交易也需要朝向多層化、多場所的方向加速發展,這已經成為金融業內的共識。此外,1995年頒發的《票據法》,20年過去了,需要適當修改,為了與國際接軌,應當賦予企業簽發商業本票的權利。與此相應,中央銀行有必要考慮公布給予票據再貼現資格的企業名單,促進票據市場更健康、更快速地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