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來,氣候變化和疾病的問題曾引發激烈的爭論,尤其是對那些影響人類的疾病。最近,一個由疾病生態學家領導的國際小組報告稱,氣候變化正在影響著世界傳染病的傳播,并對人類健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嚴重影響。該小組提議,模擬疾病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方式,將有助于公共衛生部門和環境管理人員對致命性疾病進行預測并采取緩解措施。
氣候變暖已使疾病對野生動物系統的影響發生了變化
這篇論文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志上。論文領導作者、美國喬治亞大學奧德姆生態學院副教授索尼亞·奧爾蒂澤說:“對許多人類疾病而言,對氣候變化的反應依賴于國家福利、衛生保健設施、采取抗病緩解措施的能力等。而許多情況下,氣候信號很難與其他因素,如帶菌媒介控制、疫苗和藥物稀缺性等區別開來。”
“氣候變暖已經使疾病對野生動物、農業生態系統的影響發生了變化。在很多地方,我們看到疾病和寄生蟲病越來越多。”奧爾蒂澤說,“但氣候變化的影響與這些疾病之間的關系,取決于生物的生理機能、所在位置和生態群落的結構。”
在生物體水平上,氣候變化會改變宿主和寄生蟲的生理機能。北極的一些例子最明顯,那里的溫度上升迅速,導致了寄生蟲也迅速發展。比如肺蠕蟲會影響麝香牛,其在每個夏季的傳播時間會更長,變成感染種群的嚴重問題。
對北極的影響更顯著
“北極就像是全球的一個預警信號。”論文合著者、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與加拿大合作野生動物健康中心的蘇珊·庫茲說,“氣候變暖在北極比在其他地方更加迅速,威脅著北極地區動植物的健康與可持續性發展,它們需要調整以適應嚴格、高度季節性的環境。它們對‘南方’物種的入侵比較脆弱——不管是動物還是寄生蟲。”
居住在北極的當地人可能會更多地受到氣候與疾病相互作用的影響。“更好地理解寄生機制對野生動物健康的影響,提高對未來野生動物可持續發展預測的準確性,對北極當地人尤其重要,他們依賴野生動物作為食物來源、收入和文化活動的中心。”庫茲說。
變化的氣候還會影響整個動植物群落,這在熱帶海洋環境,如世界珊瑚礁生態體系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加勒比海,海水溫度升高也提高了珊瑚被致病真菌、細菌感染的機會。珊瑚作為整個生態系統的支撐框架,一旦受損,依賴它們生存的大量物種也將面臨極大風險。
“氣候變化也將隨之帶來生物多樣性的損失。”論文合著者、美國卡里生態系統研究所的理查德·奧斯菲爾德說,“在許多傳染病系統中,如萊姆病(由扁虱叮咬而出現麻疹、發燒等癥狀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和西尼羅河病毒,生物多樣性損失與病原體傳播關系密切,并增加人類患病的風險。下一步,我們需要一種更靈敏的模型,能反應出氣候變化對傳染病的直接和間接影響。”
提出研究與行動日程
從人類健康的角度考慮,不僅有來自病原體的直接風險,如登革熱、瘧疾和霍亂,所有這些疾病都與天氣更熱有關;還有來自農業系統的以及用于生存和文化活動的各種動植物的間接影響。
“疾病代表著多個物種相互作用的結果,包括宿主、病原體和食物網中的其他成員,要預測它們對持續的氣候轉變的反應,是個巨大挑戰。”科羅拉多大學的皮特·約翰遜說,“由于傳染病對人類健康和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我們迫切需要一個解決方案。”
為了迎接這一挑戰,喬治亞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多家單位的研究人員一起,共同提出了一項關于未來研究與行動的日程。
其中一個建議是,擴大有關宿主和寄生蟲對氣溫變化的反應方面的數據,幫助開發早期預警系統。“比如,氣候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暖,某種宿主—寄生蟲系統的傳播周期可能從每年一輪增加到兩輪。對此,我們希望能預測出來。”奧爾蒂澤說,“而且我們正努力把這些預測和應采取的相關措施連接起來。”在作物疾病管理中已建立了這種預測,而且也用來預防珊瑚礁和某些地區瘧疾暴發。
“在海洋領域,我們面對著一項艱巨的任務,疾病暴發超出了我們的視野而探測不到。”康奈爾大學的德魯·哈維爾說,“由于氣候變暖事件造成某些珊瑚疾病的暴發是可預測的,我們正在開發預測程序,以便能在這些疾病暴發之前作出應對。”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項目主管聯合NSF國家健康生態與傳染病進化項目的山姆·斯蓋納說:“地球上氣候變化與傳染病在全球范圍的傳播正威脅著人類健康、農業和野生動物。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綜合的方法,讓生物學、地質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進行合作。”
【中國廚房設備網】發表的文章內容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于互聯網,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用于網絡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 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如果您發現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同類資訊